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872章 量子计算团队组建
2080年谷雨,李氏集团量子实验室的地基在青藏高原的冻土带破土而出。李阳站在零下15度的工地上,智能眼镜实时渲染着实验室的全息蓝图——这座镶嵌在冰川与雪山之间的建筑,将配备全球最先进的超导制冷系统,能将量子处理器冷却至比宇宙背景温度还低的10毫开尔文。他的指尖划过虚拟招聘面板,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顶尖人才头像如星群般闪烁:"启动'星核计划',我们要为这片雪域,召集能撬动宇宙算力的智慧大脑。"
招聘体系的搭建颠覆传统模式,构建起"全球人才引力场"。李氏集团开发的"量子简历"系统,不再依赖枯燥的文字描述,而是要求应聘者提交可交互的研究成果——量子物理学家需上传算法模拟视频,计算机工程师要展示代码在量子环境中的运行效果。更具创新性的是"思想碰撞"环节,李阳亲自担任主考官,在元宇宙面试室中与候选人展开实时辩论。当麻省理工学院的华裔博士陈宇提出"量子纠错的拓扑保护方案"时,虚拟黑板上瞬间布满复杂的公式推演,两人从弦理论聊到实际应用,原定30分钟的面试延长至3小时,最终李阳当场拍板:"你的拓扑量子比特构想,值得我们赌上三年研发经费。"
针对特殊人才的招募充满诚意与智慧。当得知诺奖得主弗朗克教授因妻子不愿离开柏林而婉拒邀请时,李阳立即启动"双基地计划"——为教授在柏林设立远程实验室,通过量子纠缠通讯实现两地数据实时同步。更动人的是对青年学者的发掘,集团设立的"量子新星基金",为35岁以下的研究者提供500万无附加条件科研经费。剑桥大学的博士后林溪因提出"光子-电子纠缠计算"理论被破格录用,她的研究曾因"过于超前"被多家机构拒绝,而李氏集团的Ai评估系统却预测,该技术将在2085年引发量子计算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