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895章 未来展望!(第2页)

 

公益事业的扩容计划构建起"全球社区互助网"。李阳宣布将个人30%的股权注入"初心公益基金",这笔资金不投商业项目,专门用于支持"代际互助"——在发展中国家培训社区年轻人照顾老人,同时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形成"你帮我跨越数字鸿沟,我教你人生经验"的良性循环。青湖社区的"银发讲师团"已通过全息投影,在全球500所乡村学校开课,82岁的王爷爷用自己1953年学开拖拉机的经历,激励着非洲的孩子坚持学习。这种"不是施舍是互助"的公益理念,让李氏的公益项目在当地扎根更深——就像当年在四合院,帮邻居修门吸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老人总会回赠一碗热汤,本质上是同一种温暖的流动。

 

全球合作的构想体现在"问题导向"的联盟设计。李阳牵头成立的"社区科技联盟",没有总部也没有章程,而是按"共同挑战"划分工作组:"老年孤独应对组"整合全球的心理专家与量子通讯企业,开发"跨文化陪伴系统",让不同国家的老人能通过翻译Ai聊天;"社区韧性建设组"联合建筑师与材料科学家,为地震频发区设计"可变形老年公寓"。某次联盟会议上,巴西的代表提出"贫民窟儿童营养改善"难题,中国的社区食堂师傅、德国的食品科学家、印度的农业专家立即在线上组成攻坚队,三个月就拿出低成本解决方案。这种"不问国籍问需求"的合作模式,让科技突破的速度提升了40%,因为它跳过了政治与商业的壁垒,直接连接起人类共通的生存愿望。

 

个人愿景的底色始终是"做个合格的社区成员"。李阳在给重孙子的信里写道:"爷爷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就是修好了很多人家的'门吸'——年轻时是真的门吸,后来是供暖、医疗、量子设备,本质上都是让日子过得顺一点。"他规划的晚年生活很简单:每周去青湖社区的"初心实验室"给孩子们讲创业故事,每月和林小满讨论社区新项目,每年去一个海外社区看看自己的产品如何改变生活。最让他期待的是2100年的"时光胶囊"开启仪式,那时他或许已经不在,但相信打开的会是一个更温暖的世界——就像现在他看着社区广场上,玩着量子玩具的孩子和晒太阳的老人笑得一样灿烂,就知道未来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