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889章 危机与挑战(第2页)

 开拓新市场的策略藏着"向弱者借力"的智慧。传统大客户纷纷砍单时,李阳把目光投向被忽视的"边缘市场":东南亚的乡村诊所需要低成本的医疗设备,非洲的社区学校急需稳定的供电系统。他带着团队在雨季的东南亚丛林里跋涉,用简易发电机给诊所供电;在撒哈拉的难民营,演示如何用他们的设备净化雨水。这些看似不赚钱的生意,却带来了意外收获——某非洲社区用他们的太阳能设备孵化出小型农场,后来成了李氏集团在非洲的总代理;东南亚的诊所医生,则帮助他们优化了医疗设备的热带气候适应性。就像现在应对危机时,集团总会优先拓展"社区级市场",因为这些与民生绑定的需求,比商业订单更抗周期。

 资金链的维系写满"人情债"的故事。最艰难时,李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却拒绝动用量子实验室的研发经费。青湖社区的老人听说后,自发组织"众筹"——张大爷拿出养老钱,周奶奶捐出祖传的银镯子,连孩子们都把压岁钱塞进捐款箱。李阳把这些钱换成了社区的取暖煤,却用一张欠条把爱心存了起来:"等公司缓过来,十倍还。"后来这笔钱变成了社区的"互助基金",而那些曾帮助过他的边缘市场伙伴,这次也伸出援手——东南亚的代理提前打了预付款,非洲的农场送来咖啡豆抵债。这些带着温度的资金流动,比冰冷的银行贷款更有力量,让他明白:商业的本质不是交易,是人与人的相互托举。

 人心凝聚的密码藏在危机中的每个细节。李阳坚持每天在内部通讯里写"危机日志",不粉饰困难,也不隐瞒希望——"今天又有三个社区续订了设备,说明我们做的事有价值","研发部在社区发现的那个设备漏洞,修复后能省30万成本"。他还在食堂开设"危机餐桌",每天和不同部门的员工吃饭,听他们的心里话。当某技术骨干说"担心裁员后房贷断供",他当场拍板:"公司可以先预支半年工资,危机过后从奖金里扣。"这些细节让团队稳住了阵脚,离职率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3。更动人的是社区的支持,青湖社区的孩子们画了"李氏加油"的漫画,贴满了公司的走廊,那些稚嫩的笔触,成了最坚韧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