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746章 安抚回归百姓(第2页)

 那军官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解开孩子的衣襟,动作轻柔得像在摆弄易碎的瓷器。他从药箱里拿出支体温计,刚要往孩子腋下放,突然停住了——阿武正举着片野芭蕉叶给他扇风,叶尖的水珠滴在他手背上,他抬头时,正对上孩子好奇的眼神。

 “让他试试吧。”李仲拍了拍林薇的肩膀,“孩子们说,会治病的都是好人,不管他穿什么军装。”

 林薇点点头,往陶罐里撒了把野稻种:“这是‘试毒草’,孩子们教的,要是米粒浮起来,就说明汤熬好了。”说话间,米粒果然一个个翻着白肚皮漂上来,她连忙用木勺舀了半碗,吹凉了递到军官手里,“麻烦你了。”

 军官接过碗的手微微发抖,他喂孩子喝汤时,有几滴顺着嘴角流到脖子上,孩子突然咯咯笑起来。这笑声像颗石子投进水里,周围的村民都愣住了,连那抱着婴儿的妇人也松了松紧抱的胳膊。

 早饭过后,李仲带着村民往红毛丹林走。路上遇见几个抬着竹筐的战士,筐里装着缴获的英军毛毯,见了李仲就喊:“队长,孩子们说这毛毯剪了能做婴儿襁褓,边角料还能纳鞋底!”

 走到红毛丹林边缘时,木工班已经在空地上搭起了几间草屋。草屋的屋顶用棕榈叶铺得整整齐齐,墙角还堆着孩子们捡来的野菠萝——果皮上的尖刺被削得干干净净,像堆黄澄澄的小灯笼。“这是‘平安果’,”个木工战士笑着解释,“孩子们说摆在门口能驱邪,昨晚刚摘的。”

 李仲正查看被烧毁的房屋残骸,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争吵声。原来是那戴眼镜的军官和个老木匠起了争执,老木匠手里拿着把英军的刺刀,正往木头上凿眼,军官却抢过刺刀比划着,似乎在说该怎么凿才更结实。

 “他说这是‘燕尾榫’,”翻译跑得满头大汗,“在英国建谷仓都用这种接法,比咱们的‘十字扣’结实。”老木匠梗着脖子不乐意,军官突然捡起块木炭,在地上画了个奇怪的图形,老木匠盯着图形看了半晌,突然拍着大腿笑起来,拽着军官往木料堆走去。

 “孩子们说得对,”林薇不知何时走到李仲身边,手里拿着件刚缝好的小衣裳,“手艺不分高低,能把房子盖结实的都是好法子。”她把衣裳往李仲面前晃了晃,“这是用英军的军布改的,孩子们说染成靛蓝色就不扎皮肤了,你看这针脚——是那女护士帮忙缝的,比我手巧多了。”

 正说着,阿武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举着张纸:“队长,孩子们画的‘安居图’!上面标着谁家要盖牛棚,谁家要修猪圈,还有……”他指着图上的个小红点,“这里要建个学堂,用英军的弹药箱当课桌,黑板是用锅底灰刷的木板!”

 李仲接过图时,指尖触到纸边的毛刺——是用英军的作战地图背面画的,上面还能看见模糊的等高线。他忽然想起昨夜在竹桥上看见的字,转头对村民们喊道:“大家都来看看,孩子们给咱们规划新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