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安抚回归百姓(第3页)
村民们围过来看图时,有个年轻媳妇突然指着图上的小溪问:“这水能喝吗?以前英军往里面倒过死人……”话音未落,就见个少年举着个竹筒跑过来,竹筒里装着半筒清亮的水,里面还游着几条小鱼:“婶子你看!孩子们放的‘试毒鱼’,要是鱼能活,水就干净了!”
那媳妇捧着竹筒看了半天,突然蹲在地上哭起来,怀里的婴儿也跟着哇哇大哭。林薇赶紧递上块手帕——是用英军的手帕改的,边角绣着几朵野菊花,是孩子们昨夜用彩线绣的。“哭吧,”林薇拍着她的背,“哭完了咱们就开始盖房子,让娃以后有个干净的家。”
下午的时候,后勤队送来了粮食和布匹。李仲正指挥着分物资,忽然看见那戴眼镜的军官在帮个老婆婆挑水,他挑水的姿势很笨拙,扁担在肩膀上滑来滑去,老婆婆却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还用竹竿给他比划着该怎么换肩。
“李队长!”通信兵举着封信跑过来,“是山外传来的消息,说有更多村民要回来,孩子们已经在沿途插了‘引路旗’——就是用英军的帐篷布做的,红一块白一块,老远就能看见。”
李仲展开信时,风把信纸吹得猎猎作响。信上是用炭笔写的字,笔画歪歪扭扭,是孩子们托人带的:“让回来的人别怕,我们有糖吃了,也有书读了。”他忽然想起今早那病孩喝药时的笑容,转头对林薇说:“去把医疗队的药再分些出来,还有……让伙夫多煮点糖水,孩子们说,甜的东西能让人忘了苦。”
夕阳西下时,红毛丹林里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新建的草屋前,几个村民正围着英军俘虏学编竹筐,那女护士则在教妇女们用羊毛和木棉混纺,纺车转得嗡嗡响,和远处孩子们的读书声混在一起,像支不成调却格外动人的歌。
李仲坐在块被烧毁的木头上,看着眼前这一切。他手里捏着颗红毛丹,果皮的尖刺扎得手心微微发疼,剥开后果肉是透亮的白色,放进嘴里嚼了嚼,酸甜的汁水立刻沾满了舌尖。这味道让他想起阿武塞给他的野芒果,想起这片土地上所有坚韧又充满生机的东西。
“在想什么?”林薇递过来碗糖水,碗边还沾着圈红糖渍,“孩子们说这是‘暖心汤’,放了生姜和桂圆,喝了夜里不冷。”
李仲接过碗喝了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熨帖得像是把心都泡在了温水里。他望着远处渐渐暗下来的山林,那里还有更多等待回归的百姓,还有更多需要重建的家园,但他知道,只要这炊烟不断,这歌声不停,这片土地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就像这碗糖水,就算凉了,也能重新加热,暖透每一个寒冷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