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三)(第3页)

家长会结束后,许多家长都围拢过来,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纷纷对幼儿园的工作表示认可和支持。李悦站在一旁,看着这些家长们,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她深知,这一切的辛勤付出都是如此的值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日子一天天过去,镇中心学区幼儿园在李悦和她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逐渐声名远扬,成为了全镇的骄傲。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放心托付的首选之地。李悦和她的团队将继续秉持着初心,砥砺前行,为更多的孩子们创造出更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同时也为这个小镇注入更多的希望与活力。

2011年,在柳琦鎏所在的村镇,幼儿园的建成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泛起层层发展的涟漪。这一年,村民们的生活仿佛按下了加速键,旧屋翻建的热潮扑面而来。

清晨,阳光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村里已经热闹非凡。十来家村民的宅基地上,拆旧建新的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建筑队里,有个叫老张的师傅,他是负责打基础建框架的队伍里的“主心骨”。只见他挽起袖子,双手稳稳地拿着砖块,眼神专注地将它们一块块垒起。旁边年轻的小孙,是个新手,动作还有些生疏。老张一边干活,一边耐心地指导着:“小孙啊,这砌墙可得稳,就像咱这村子发展,基础得打牢。”小孙认真地点点头,更加努力地学着。他们就像村镇建设的先锋部队,用有力的双手和专业的工具,在大地上勾勒出房屋的雏形。

专管抹墙粉刷刮大白、贴瓷砖的队伍里,有个外号叫“小李飞刀”的小李。他挥舞抹刀的动作那叫一个娴熟,墙面在他的手下很快变得平整如镜。一旁的王婶打趣道:“小李啊,你这手艺,比变魔术还厉害!”小李笑着回应:“王婶,我这就是给房子穿漂亮衣服呢。”说完,他精心挑选瓷砖,错落有致地贴起来,为房屋增添了几分时尚与亮丽。

在一个角落里,管道暖气安装的师傅们也没闲着。老陈师傅经验丰富,他带着徒弟小赵细心地规划管道走向。小赵看着复杂的管道,有点犯愁:“师傅,这走向咋确定啊?”老陈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赵,咱得想着村民们冬天能暖和,得把这管道布置得合理,这可是关乎大家温暖的大事。”说着,他们认真地比划着、测量着,确保每一处暖气都能温暖到未来住户的心房。

木工装饰、家具打造、门套吊顶的建筑队里,手艺精湛的刘师傅是大家公认的“灵魂工匠”。他正精心雕琢着一块木材,准备做一个精美的门套。徒弟小张在一旁看着,满眼的敬佩:“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刘师傅笑着说:“这做木工啊,得用心,每一道纹理,每一处榫卯,都不能马虎,咱得给这房子注入灵魂。”

负责穿线灯饰的队伍里,年轻的小周充满活力。他像个精灵一样,将电线巧妙地布置在房屋的各个角落。他一边安装灯具,一边和旁边的村民闲聊:“大爷,等晚上灯一亮,您这房子肯定漂亮。”大爷乐呵呵地说:“小周啊,就盼着这亮堂堂的日子呢。”

随着一家家新房拔地而起,整个村镇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村民们聚在一起,谈论着新房的模样,眼中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柳琦鎏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感慨地说:“咱这村子啊,就像这新房一样,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下,稳稳地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村头的一片空地上,几位村民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各自的新房计划。老李指着远处一栋正在施工的房子说:“你们看,我家的新房马上就要封顶了,到时候请大伙儿去喝酒庆祝!”旁边的老王也兴奋地说:“我家的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明年开春就能住进去了!”

不远处,一群孩子在新建成的幼儿园门口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孩子的手,边走边说:“咱们镇现在变化真大,你看这幼儿园多漂亮,孩子们上学也方便多了。”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新建的房屋上,映照出一片金黄的光芒。柳琦鎏站在自家门前,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一切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进步,更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夜幕降临,一盏盏灯光亮起,璀璨的灯光映照在村民们幸福的脸上,仿佛在诉说着村镇美好的未来。柳琦鎏的妻子沈佳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两杯热茶:“琦鎏,今天累了吧?喝杯茶歇歇吧。”

柳琦鎏接过茶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是啊,看着村里一天天变样,心里特别高兴。咱们也要加油,让日子越过越好。”

“没错,”沈佳微笑着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新房拔地而起,整个村镇焕然一新。村民们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年轻人看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老人们则享受着更加舒适的晚年生活。

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村长激动地说道:“乡亲们,今年是我们村发展最快的一年,感谢大家的努力和配合。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继续携手并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村民们纷纷鼓掌响应,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期待。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小镇上,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汇聚在一起,编织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描绘出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