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四十三)(第2页)
主人听了老李的话,眼眶顿时红了起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喃喃地说道:“我知道这是为了村里好,可我这损失该由谁来承担呢?”他的声音充满了哀伤和无助,让人听了不禁为之动容。
村里为此专门召开了村民大会,讨论这两户的拆迁问题。会场设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大槐树粗壮的枝干伸展开来,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村民们遮挡着炎炎烈日。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村北那户主人也太贪心了吧,居然狮子大开口,要那么多补偿款!”有人愤愤不平地说。
“就是啊,这不是明摆着为难村里嘛!”另一个人附和道。
“不过,村南那户主人也挺可怜的,家里有病人,确实需要多一些补偿。”有人表示同情。
“但这也不能成为他漫天要价的理由啊!”有人反驳道。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村干部站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大家都别吵了!咱们都是一个村的,要互相理解。村北的大哥,您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要补偿,也要考虑考虑村里的实际情况;村南的大哥,您家里有困难,我们都知道,但您也要为村里的发展考虑考虑。咱们都各退一步,这样才能把问题解决好。我们会尽量协调,争取让大家都满意。”
村干部的话让现场的嘈杂声渐渐平息下来,村民们开始认真思考他的话。会议结束后,村干部们并没有放松。他们知道,这两户的拆迁问题不解决,太行大街的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于是,他们决定分别做这两户村民的工作,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村干部们首先联系了村北那户村民家,约好了时间上门做工作。他们敲了敲门,门开了,主人一脸警惕地看着他们。村干部们说明了来意,主人这才让他们进了屋。村干部们坐在破旧的沙发上,开始耐心地劝说主人。他们列举了拆迁对村里发展的种种好处,也承诺会尽量为主人争取更多的补偿。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主人虽有些动摇了。他还是说:“我再考虑考虑吧。”
村干部们又来到了村南那户村民家。这户村民的热情让他们感到有些意外。主人把他们迎进了屋里,泡上了热茶。村干部们说明了来意,主人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们为难,我也理解村里的发展。可我这房子,真的投入了很多心血。” 村干部们安慰他说:“我们会想办法弥补你的损失的。” 主人点了点头,说:“那就看你们能够对我补偿到什么程度,再等等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拆迁工作依然没有进展。村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紧张。村北那户村民很沉得住气,他该上班上班,村里联系了几次,谈不拢补偿款,后来干脆不谈了。村南那户村民则陷入了沉默,他整天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
太行大街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子里一片忙碌的景象。除了张大叔和信大哥这两户村民没有签拆迁协议,其余被拆迁的村民都陆续迁走了。
张大叔是个倔脾气,他从小就离开了村子,接了父亲的班,成了工厂职工,在市里娶妻生子。院子里的老槐树,是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地方,如今树干粗壮,枝叶繁茂,见证了他的童年。每次有人来劝说他签协议,他总是摆摆手,说:“反正我也不住家里,拆不拆对我影响不大,只要补偿达到我的预期,我就签字,达不到他们也不敢强拆。”
信大哥则是因为拆迁补偿的问题一直谈不拢。他投入那么多钱装修盖房子,觉得补偿款根本达不到所花费的十分之一。他每天坐在门口,看着周围逐渐变化的景象,心里满是忧虑。
随着其他村民的迁走,他们的房屋迅速被推平。挖掘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不一会儿,原本错落有致的房屋就变成了一堆堆建筑垃圾。施工队效率极高,很快就把这些建筑垃圾清理走了。
施工队绕开了张大叔和李信大哥的住处开始作业。大型的压路车来回碾压,把路面压得平平整整,接着工人们开始铺设水泥路。看着崭新的路面一点点延伸,张大叔和信大哥的住处仿佛被分割成了两个孤零零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