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四十三)(第3页)


 一天,张大叔回家遇到了施工队的王队长。王队长笑着说:“张大叔,您看这路都修到您家门口了,您就签了协议吧,大家都盼着太行大街能早日通车呢。”张大叔扳着脖子,皱着眉头说:“我就不签,你们别来烦我。我这么大的宅子,就给那么点钱。不合适。”王队长无奈地摇摇头,离开了。


 信大哥这边也不太平。村里的干部隔三差五就来做工作,希望他能顾全大局,一位年轻的干部对信大哥说:“大哥,您看这太行大街建成后,咱们村子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您就别再坚持了。”信大哥叹了口气,说:“我也想支持建设,可这补偿实在太少了,我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我盖房子装修那是真金白银的花在了这里,给这么点钱,那是割我的肉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大叔和信大哥的住处成了影响太行大街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路过的人都会好奇地看上几眼。有一天,一群路人路过这里,看到这两个孤零零的院子,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其中一个人说:“这简直就是现代社会中的世外桃源啊。”


 然而,信大哥的生活也渐渐受到了影响。因为周围都在施工,灰尘很大,噪音也让他们难以忍受。信大哥开始有些动摇了,他看着自己的豪门大院,自言自语道:“也许真的该离开了。”


 有一天,村里的小学老师刘阿姨来找信大哥。刘阿姨是看着信大哥长大的,她语重心长地说:“信啊,你现在这样坚持也不是办法。这太行大街建成了,孩子们上学就方便多了。你也为下一代想想啊。”信大哥沉默不语,心里更加纠结了。


 而张大叔这边,村里的亲戚也打来电话劝说。电话里,侄子小张说:“叔,您就别犟了,现在政策越来越规范,他们不敢乱来的。您这样拖着,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张大叔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隐隐有些动摇。


 这天晚上,信大哥和张大叔在村头的小卖部门口相遇了。两人平时很少交流,此时却坐在一起,默默抽着烟。看着满天的星星,信大哥先开口了:“张兄啊,这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咱们都成了村里最后的两户了。”张大叔点了点头,说:“是啊,这拆迁的事,让我也想起好多小时候的事儿。”


 两人聊起了儿时的趣事,气氛渐渐缓和。信大哥说:“其实,我也知道,时代在进步,村里发展是好事。可就是心里这道坎,过不去。”张大叔叹了口气,说:“我理解你,我也一样。这老宅子,有太多回忆了。”


 这时,村里的老支书走了过来。老支书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你们的心情我都懂。但咱们不能只顾着自己,也要为村子着想啊。太行大街建成了,以后村里的人出行就方便了,孩子们也能有更好的未来。”老支书的话让两人陷入了沉思。


 过了几天,张大叔家里来了几个客人,是市里的评估专家。他们详细测量了老宅的面积,评估了房屋的价值。最后,专家对张大叔说:“我们会重新计算补偿金额,尽量让您满意。”张大叔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的一块石头似乎落地了。


 信大哥这边,村干部们也带来了好消息。他们说,考虑到信大哥的情况,村里可以适当给予一些额外的补助,帮助他渡过难关。信大哥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日子继续流逝,太行大街的工程也在不断推进。张大叔和信大哥的住处依然矗立在那里。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村北那户村民家的老宅子因为年久失修,突然倒塌了。所幸当时家里没有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这个事件却让村民们震惊了。他们开始意识到,拆迁已经不是一件可以拖延的事情了。


 村干部们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去做这两户村民的工作。他们对村北那户村民说:“你看,现在老宅子已经倒了,如果你再不配合拆迁,以后连补偿都没有了。” 村北那户村民从市里赶回来这看到房子都倒塌了,院墙也都倒了,老宅子成了一片废墟,气的两口子当场晕倒在地,村里镇里干部赶紧叫来了救护车,把这家人送到了医院,跑前跑后办理住院,还派了专门护理人员进行陪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