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小集毛毛小溪

第198章 骨哨(第3页)

 “别怕,”道长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孩子的魂魄还没被勾走,只是被暂时困住了。这骨哨勾人魂魄,得先让孩童跟着它走,就像被吹了迷魂哨。李寡妇家的鸡,是因为冲撞了怨气,老木匠……怕是撞见了那怨魂的真身。” 

 众人这才明白,老木匠死时为何瞪得那么圆——他定是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那咋整啊道长?”李氏哭着问,“您得救我家狗蛋啊!” 

 “解铃还须系铃人,”玄通道长看着赵山河,“这骨哨是你捞上来的,也得由你送回去。今晚子时,你带着骨哨去河对岸的乱葬岗,找棵歪脖子柳树,把骨哨埋在树下,再烧三炷香,或许能平息怨气。” 

 “乱葬岗?”赵山河心里发怵。那地方在河对岸的荒滩上,据说埋着早年间淹死的浮尸,连白天都没人敢去。 

 “必须去,”道长的语气不容置疑,“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那孩子的魂魄最容易显形。你要记住,无论看见啥、听见啥,都不能回头,更不能把骨哨弄丢了。” 

 他从布包里掏出三炷香、一张黄符:“把这符贴在骨哨上,埋的时候念三遍‘尘归尘,土归土’。要是事成,那孩子天亮前就能回家。”

 天黑得像泼了墨,连星星都躲进了云里。赵山河揣着铁盒,划着自家的小渔船往河对岸去。船桨搅动河水,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他回头望了望村子,家家户户都黑着灯,只有老槐树上挂着盏马灯,是村支书特意挂的,说是给他照个方向。可那点光在无边的黑暗里,像只鬼火,忽明忽暗。 

 船到对岸,他把船拴在芦苇丛里,踩着软乎乎的淤泥往乱葬岗走。荒滩上的草比人还高,齐膝深的杂草里藏着碎石和断骨,时不时绊他一下。风吹过草叶,发出“沙沙”的响,像是有人在背后吹气,凉飕飕的。 

 赵山河攥着铁盒的手全是汗,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想起玄通道长的话,无论听见啥都不能回头,可后背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他,像要把他的骨头看穿。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他终于在乱葬岗深处看到了那棵歪脖子柳树。柳树长得奇形怪状,树干扭曲着,树枝像一只只干枯的手伸向天空,树皮上还缠着些破烂的布条,是以前讨饭的人系的,风一吹飘起来,像招魂幡。 

 赵山河刚要放下铁盒挖坑,身后突然传来“呜呜”的哨声。 

 那声音又尖又细,像冰锥子扎进耳朵,顺着骨头缝往心里钻。他浑身一僵,手里的铁盒“啪”地掉在地上,铜锁崩开,骨哨滚了出来,在月光下泛着惨白的光。 

 “不能回头。”赵山河咬着牙,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血腥味在嘴里弥漫开来。他摸索着捡起骨哨,刚要往怀里揣,那哨声突然变了调,像个孩子在哭,带着委屈和哀求。 

 “叔叔……我冷……” 

 赵山河的腿像灌了铅,再也迈不动一步。他知道这是幻觉,可那声音太像狗蛋了,圆滚滚的小崽子上次见他,还举着块糖说:“赵爷爷,甜。” 

 他猛地回头。 

 月光下,一个小小的白影站在三米开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小褂子,正是狗蛋。可他的脸模糊不清,像是蒙着层水雾,手里却攥着枚骨哨,正对着嘴吹。 

 “狗蛋!”赵山河失声喊道。 

 那白影没应声,只是慢慢走近。赵山河这才看清,他手里的骨哨和自己捡的一模一样,哨身上的螺旋纹正渗出暗红的黏液,滴在地上,瞬间被杂草吸干。 

 “还……还我……”白影的声音飘悠悠的,像从水里捞出来的,“我娘在等我……” 

 赵山河突然想起玄通道长的话——那孩子的魂魄还在。他哆嗦着把骨哨递过去:“是这个吗?叔叔给你埋起来,让你好好睡觉,再也没人能欺负你……” 

 白影伸出手,小小的手掌冰凉刺骨。赵山河把骨哨放在他手心,看着他转身走向柳树,蹲在树下,用小手刨土。那双手明明细瘦,刨起土来却极快,指甲缝里渗出血来也不在意,很快就刨出个小坑,把两枚骨哨并排埋了进去。 

 埋完骨哨,白影抬起头,冲着赵山河笑了笑。那笑容很干净,像雨后的太阳,一点也不可怕。接着,他的身影渐渐变淡,像被风吹散的烟,连同那呜咽的哨声一起,消失在夜色里。 

 赵山河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首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他才拖着灌了铅的腿往回走。路过芦苇丛时,他看见自家的渔船旁边,还泊着艘更小的木盆,盆里放着只红肚兜,是狗蛋娘给孩子做的。 

 回到村里时,二柱子家己经炸开了锅。李氏抱着失而复得的狗蛋哭得首打嗝,孩子却迷迷糊糊的,说夜里跟着个“白衣服的小哥哥”去河边玩,小哥哥给了他块糖,甜得很,后来他就睡着了,醒来就在自家炕上。 

 老木匠的死因也有了说法。他儿子在木工房的梁上发现了个马蜂窝,原来老人是被马蜂蛰了喉咙,惊吓之下才误撞了凿子,手里的鸡毛是他死前抓着的除尘布上掉的。李寡妇家的鸡,据说是被野狸子祸害的,有人在院后发现了狸子脚印。 

 村里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是没人再提那枚骨哨。赵山河把铁盒扔进了黄河最深的漩涡,从此再也没下过水,只在岸边摆了个修船的摊子,闲时就望着河水发呆。 

 秋汛过后,有人在乱葬岗那棵歪脖子柳树下,看见长出丛奇怪的草,叶片是螺旋形的,掐断了会流出暗红的汁液,闻着有股淡淡的河泥味。风吹过草叶,会发出“呜呜”的声,像谁在吹哨。 

 赵山河听说了,背着筐去了趟河对岸。他在柳树下烧了三炷香,看着那丛草在风里摇晃,突然想起那个白影的笑容。 

 “睡吧,睡吧。”他对着草轻声说,“河水不冷了。” 

 那天下午,河面上起了层薄雾,

雾里好像有个小小的身影,正牵着个穿蓝布衫的女人往远处走,走几步就回头望一眼,然后慢慢消失在雾里。 

 赵山河站在岸边,看着雾散了,河水依旧向东流,带着泥沙,带着秘密,也带着那些终于得以安宁的魂魄,奔向看不见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