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小集毛毛小溪

第198章 骨哨(第2页)

 “这毛……”他刚要问,就被一阵哭喊声打断。 

 李寡妇跌跌撞撞地从巷子那头跑过来,头发散乱,布鞋跑丢了一只,光着的脚底板渗着血:“天杀的!我的鸡!我的鸡全死了!” 

 众人跟着她往家跑。李寡妇家的院子不大,十几只鸡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脖子都拧成了麻花,鸡毛被血黏在身上,看着触目惊心。最吓人的是那只红冠大公鸡,竟被钉在了院门上,鸡爪还保持着蹬腿的姿势。 

 “昨晚听见啥动静没?”赵山河蹲下身,捏起根鸡毛,上面沾着的血己经发黑。 

 “有!”李寡妇的声音发颤,“后半夜听见院里有吹哨子的声儿,呜呜的,像猫叫又像小孩哭。我以为是偷鸡的,抄起扁担就出去,可院里啥也没有,鸡却……” 

 哨子声?赵山河的脸“唰”地白了。他想起骨哨的形状,想起梦里的呜咽,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会不会是山里的野兽?”有人猜测。 

 “野兽哪能把鸡脖子拧得这么齐整?”村里的老支书蹲在门槛上,吧嗒着旱烟,“我活了六十岁,没见过这阵仗。” 

 正说着,村西头突然传来惊呼:“不好了!老木匠死了!” 

 人群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窝蜂往村西跑。,e*r+c\i*y\a?n¨.`c?o!m′老木匠的木工房在巷子尽头,门虚掩着,推开门一股血腥味混着木屑味扑面而来。老木匠趴在刨木台上,后背插着把凿子,鲜血浸透了蓝布褂子,在地上积成一滩。他的头歪向一边,眼睛瞪得溜圆,像是看到了什么极恐怖的东西,嘴角还挂着半片没咽下去的木屑。 

 “他手里攥着啥?”赵山河指着老木匠的手。有人壮着胆子掰开他的手指,里面竟是半截鸡毛,沾着暗红的血。 

 接连出事,村里人心惶惶。太阳刚过晌午,家家户户就关了院门,连平时爱在街头打闹的孩子都被锁在家里。赵山河坐在自家炕沿上,盯着墙角发愣。老伴在灶房烧香,嘴里念念有词:“河神爷保佑,别来找我们家……” 

 “别瞎念叨了。”赵山河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这事儿不对劲。” 

 他突然想起那枚骨哨。明明扔进了黄河,可李寡妇说的哨子声,老木匠手里的鸡毛,还有李氏裤脚上的白毛……桩桩件件都透着邪门。难道那东西没被冲走?或者说,根本不是扔不扔的事? 

 “当家的,要不……找个懂行的来看看?”老伴的声音带着哭腔。 

 赵山河没说话。他起身从炕洞深处摸出个铁盒子,这是他当年捞到的古董首饰盒,铜锁都生了锈。他打开抽屉,果然,那枚骨哨不知何时又回来了,红布被撕成了碎片,骨哨上的螺旋纹像是活了,在昏暗的光线下微微蠕动。 

 这次,他没敢再扔。他把骨哨塞进铁盒,锁上铜锁,又塞进床底最深的角落,压了块用来腌咸菜的大石头。做完这一切,他才发现后背的褂子己经湿透了。 

 第三天清晨,村支书带着个穿青布道袍的老头来了。老头约莫七十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用根木簪别着,手里拄着根枣木拐杖,杖头雕着个八卦图。 

 “这是清风观的玄通道长,”村支书介绍道,“我托人从县城请来的,据说能看阴阳。” 

 玄通道长没进屋,径首往村里走。他走到李寡妇家院门口,盯着那只钉在门上的公鸡看了半晌,又弯腰捏起把带血的土,放在鼻尖闻了闻。走到老木匠的木工房,他围着刨木台转了一圈,手指在老木匠攥过的鸡毛上轻轻一点,眉头皱得更紧了。 

 最后,他停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黄河的方向,久久没说话。 

 “道长,您看出啥了?”村支书急得首搓手。 

 玄通道长转过身,目光落在赵山河身上,眼神锐利得像刀子:“赵居士,你最近是不是从河里捞了不该捞的东西?” 

 赵山河心里一惊,刚想否认,就见道长从袖袋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来是几根白毛:“这是从那孩子家门口捡到的,跟黄河里的‘水祟’身上的毛一模一样。” 

 事到如今,瞒是瞒不住了。赵山河领着众人回了家,挪开大石头,打开铁盒,露出那枚骨哨。 

 玄通道长拿起骨哨,放在阳光下仔细端详,又用指甲刮了点粉末放在舌尖尝了尝,脸色渐渐凝重:“果然是这个。” 

 “道长,这到底是啥?”二柱子扑通跪在地上,“您要是能找到狗蛋,我给您磕一百个响头!” 

 玄通道长叹了口气,把骨哨放回盒里:“这不是普通的骨哨,是用溺死孩童的指骨做的,哨身上刻的是‘牵魂纹’。吹这哨子的,不是人,是河底的怨魂。” 

 这话一出,屋里顿时一片抽气声。老伴吓得瘫坐在炕沿上,手里的针线筐都翻了。 

 “民国十七年,黄河也发过一场大汛,”玄通道长缓缓开口,“那会儿这岸边有个捞尸队,把头姓王,是个出了名的恶人。有天上游漂来个年轻女子,抱着个孩子,据说怀里还揣着些金银首饰,是逃难的。船翻的时候,女子被救上了岸,孩子却沉了底。” 

 赵山河的爷爷当年也在黄河边讨生活,他小时候听爷爷说过这段往事,只是没太当回事。 

 “那女子哭着求王把头捞孩子,”道长继续说,“王把头见她有几分姿色,又听说有金银,就起了歹心。他说捞孩子可以,但要那女子嫁给他,再把金银给他。女子为了孩子,答应了。可等王把头把孩子捞上来,孩子早就没气了——他故意拖延了时辰。” 

 屋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带着黄河的呜咽。 

 “女子当场就疯了,抱着孩子的尸体跳进了黄河,”道长的声音低沉下来,“临死前她发了毒誓,要让王把头断子绝孙,让这村子不得安宁。没过半年,王把头就疯了,大半夜脱光了衣服跳进黄河,第二天捞上来时,肚子胀得像皮球,喉咙里塞满了河泥。” 

 “那这骨哨……”赵山河追问。 

 “王把头疯之前,不知从哪学了邪术,”道长指着骨哨,“他把那孩子的指骨做成了这枚骨哨,沉在河底,想用孩子的怨气镇住女子的魂魄。可他没想到,这骨哨成了怨气的引子,每隔几十年,就会随着秋汛浮上来,勾走村里的孩童——就像当年那个枉死的孩子一样。” 

 二柱子听得浑身发抖:“那……那狗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