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庆功宴上的辩论(第2页)

 皇帝坐下后,众人也纷纷落座,宴会正式开始。

 宫女们端着美酒和美食穿梭在宾客之间,整个广场弥漫着芳香的酒气与食物的诱人香味。

 精美的糕点、烤肉、山珍,琳琅满目,光是看着都让人垂涎欲滴。

 在宴会的进行中,唐守义弘毅和其他将领们坐在靠近皇帝的位置,与皇帝,几位重臣以及几位皇子交谈。

 众人时而谈起如何策马跃进,如何千里急行,如何与士兵们并肩作战;

 时而又回忆起那些悲壮的瞬间,英勇将士的牺牲,以及战场上那一刻的痛与荣耀。

 每个人脸上都有一丝笑意,尽管话语中透露着些许的沉痛,但无不在此刻的宴会中找到了自己与同袍之间的默契与深情。

 不知过了多久,一位大臣随意提起话题。

 “对了,唐将军,听说您麾下曾有一位武艺不凡的少年,说是您亲自带进军营的,怎么后来又让他离开了呢?”

 唐守义眉头微皱,冷静地回应:“此事当初,乃是剿匪时偶遇的路人,身手不差。

 我最初本也对其有所怀疑,派人调查之后,证实其并无不良动机,后来便想着让她留在军营效力。

 但当她表明愿意为国效力时,也有自己犹豫不决的时刻,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另一位年长大臣插话道:“唐将军,您这是何意?

 此子若能干,您为何不让他继续留在军营,为朝廷出力?朝廷需要这样的英才,怎能让他脱离战场,让他放弃国家所需的力量?”

 话音未落,另一位中年大臣也忍不住插话:“正是!上天赐予他如此天赋,难道不应该为朝廷效力、保卫国土?”

 唐守义面色暗了几分,略带不满答道:“每个人的选择,各有不同。

 像这位少年,虽有不错的武艺,却未及冠,又是家中独子,若是一去不回,家族便断绝后嗣。

 况且此子虽能干,但年轻,心思未必成熟,若强迫她继续为国效力,未必能成大器。

 我辈为国效力固然重要,但也当尊重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命运。”

 几位大臣听后,纷纷摇头,露出不满的神情,其中一位大臣语气尖锐:“唐将军,此言差矣!

 为国为陛下效力理是应当,自当以大局为重,岂容他不愿!

 再说玉不琢不成器,若不成气候,您自是有办法打磨他。您自己儿子还未及冠就上战场了,他不也得由您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