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任鸟飞

第一百零七章 人菜瘾头大(第2页)

 至于蔡京喜欢奢华,赵俣觉得,只要自己不学赵佶穷奢极欲,而且始终致力于反腐倡廉,蔡京,也包括别的大臣,最多也就像寇准那样,不会太过贪婪。

 总之,不论别人怎么评价蔡京,但作为取代赵佶的皇帝,赵俣对蔡京很放心。

 与蔡京相比,真正让赵俣不太放心的是赵挺之。

 赵俣真怕,赵挺之志大才疏,把钱法改革给搞砸了。

 所以,决定让赵挺之代替蔡京进行钱法改革

了之后,赵俣把赵挺之留在最后,还特意留出了不少时间跟赵挺之谈货币改革的事。

 叶诗韵给赵俣分析总结过,这个时代的货币存在着诸多乱象:

 货币种类繁多,铜钱、铁钱、交子、会子等并行,导致市场混乱;纸币(如交子、会子)过度发行,引发通货膨胀;私铸钱币现象严重,劣币泛滥;货币政策僵化,未能灵活应对经济变化;货币流通不畅,影响商业活动;货币贬值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货币管理腐败频发,影响朝廷信誉;金融工具单一,难以满足经济需求;货币波动导致物价不稳,影响民生;还有,对外贸易中货币兑换不便,影响国际贸易等等……

 这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

 而蔡京是好用,也有能力,但蔡京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蔡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经济发展。

 历史上,在蔡京的主持下,北宋王朝过早地消耗了民力,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蔡京主持的经济改革的成果并未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反而刺激了赵佶君臣等统治阶层的腐败,这才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败。

 当然,这也要归咎于赵佶,是赵佶穷奢极欲、好大喜功,逼着蔡京快点赚钱,蔡京为了保住手上的权力,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他才不得不拼命地给赵佶搞钱,以供赵佶挥霍。

 还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赵佶喜欢奢华,他手下的大臣,各个学他,一个比一个贪婪,各个的园林修得美轮美奂,以至于花石纲大行其道,贪腐横行。

 赵俣肯定不会走赵佶的老路,自不必多说。

 同时,赵俣也得防一手蔡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经济改革,避免过早地消耗民力,否则,没准兜兜转转,赵宋王朝就又会走回历史上的老路。

 也正是因为出于这样的考虑,赵俣才选了相对保守的赵挺之来对钱法进行改革。

 赵挺之显然是有备而来。

 在赵俣询问他钱法的改革方向时,他立即就给出来了他的策略,也就是:

 统一货币体系,减少货币种类,确立主币与辅币的明确关系,简化流通;建立准备金制度,确保纸币有足够的金属货币或实物支持,防止滥发;严厉打击私铸,提升铸币技术,确保货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根据经济状况调整货币供应,避免通货紧缩或膨胀;建立独立审计机构,确保货币发行和流通透明,防止腐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保持物价稳定,保障百姓生活……

 赵挺之的这些策略,有些跟叶诗韵给赵俣的应对措施不谋而合。

 只是赵挺之对促进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推动金融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没什么考虑。

 于是,赵俣拿出叶诗韵列的大纲,给赵挺之补充了一下他所欠缺的部分……

 其实,对于经济改革,赵俣真是不太懂,甚至是两眼一摸黑,但架不住他背后有叶诗韵,还有蔡京、赵开、张悫等人做参谋。

 后来,赵俣直截了当地将赵开和张悫叫来,让他们充当赵挺之的副手,协助赵挺之搞钱法改革。

 最终,赵俣等人定下了,钱法改革应注重货币统一、发行控制、商业促进和财政增收,同时加强监管与创新,确保货币稳定,推动经济繁荣,这个大的战略方针……

 这天,赵俣和赵挺之、赵开、张悫等人谈得很晚。

 等赵俣回后宫时,已经是深夜了。

 赵俣直接去了叶诗韵那里,将自己跟赵挺之等人,制定钱法改革策略时,所遇到的问题说出来,让叶诗韵帮自己解答。

 不想,叶诗韵听完,竟然没有立即回答赵俣的问题,而是径直拉着赵俣上床,她还在赵俣耳边充满诱惑地说:“臣妾明早向官家禀报,今日官家也累了,不如早些休息?”

 赵俣知道,叶诗韵不是在拿捏自己,而是她食髓知味、人菜瘾头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