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任鸟飞

第一百二十四章 绝户计(第2页)

 此战一开打,便有太多太多的番人部落愿意归降赵宋王朝。

 熙河路的将士们全都觉得这次灭青唐吐蕃十拿九稳,请战之声日盛。

 王赡更是突发奇兵渡过黄河,一举斩杀了据守关隘的吐蕃酋长密戬,夺取了青唐重镇邈川城(也就是湟州)。

 一个月后,驻守青唐城西境重镇宗哥城的酋长舍钦脚同样投降赵宋王朝,派出使者献城给王赡。

 宗哥城一向被称为青唐城的门户,此地一陷落,青唐城便危在旦夕。

 接着,宋军在青唐城外稳扎稳打,将周围的一众小城接连攻下,隔绝了青唐城与外界

的联系。

 见事不好,青唐城中的豪酋心牟钦毡将当时的傀儡赞普陇拶软禁,派出使节向宋军请降。

 王赡接受心牟钦毡的请求,率军来到了青唐城下。

 心牟钦毡带着陇拶,二代赞普董毡的妻子契丹公主,三代赞普阿里骨的妻子西夏公主以及回鹘公主,一块出城投降。

 ——后来,王赡又俘获了前赞普瞎征。

 至此,立国近百年的青唐吐蕃灭亡。

 赵煦个人的功绩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这场灭国之战,进行的异常顺利,前前后后只用了两个多月,宋军就很顺利地攻克了青唐吐蕃的都城青唐城。

 然而,只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后,青唐国内就又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叛乱。

 原本还沉醉在顺风局中的宋军,突然间就陷入了到处都是敌人的困境中。

 这不单单是身在青唐城和邈川城中的宋军被重重包围,与后方断了联系,就连靠近熙河路腹地的一公城、当标城等新归附赵宋王朝的要塞重镇,也全都遭到了围攻。

 之所以形势急转直下,主要是因为,赵煦君臣想以中原王朝的州郡制度完全控制住青唐地区,触动了奴隶制部落酋长的利益。

 于是,只在宋军占领青唐城一个月后,青唐吐蕃国内便“满山而呼,昼夜不息,合十余万人,四面急攻。”

 而西夏也趁机出兵数万,支援青唐吐蕃。

 一时之间,深入青唐地区的宋军,便成了一支孤军。

 这主要是因为,赵宋王朝这边忽视了青唐吐蕃中各部落酋长的实力,对于这种政治结构相对松散的部落联盟政体而言,打垮一个权力核心,并不代表就可以削弱所有酋长。

 因此,在王赡进入青唐城后,便被动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治安战中。

 这样一来,青唐吐蕃就变成了一个大烂摊子。

 等到赵俣登基,赵宋王朝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青唐吐蕃是弃还是守的问题。

 一直以来,章惇都非常热衷拓边,也就是用武力解决赵宋王朝的边患问题,帮赵宋王朝开疆拓土。

 早在宋神宗朝时,他就亲自主导了开边荆湖的一系列战役。

 到了赵煦一朝,他又在重启宋夏战争上居功至伟。

 只是,西夏不同于普通的游牧部落,早在五代宋初时,西夏就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农牧结合的封建国家。

 赵煦亲政后,赵宋王朝跟西夏来来回回打了四年,期间进筑堡寨近百座,动员人次近百万,耗费人力财力无数。

 以至陕西的经济再不调理,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这时,赵宋王朝好不容易深入横山地区,全据西夏重镇天都山,正该见好就收,全面停止西北的战事。

 赵俣继位之前,赵煦已经联合了曾布、章楶驳回了章惇与熙河路长官孙路的提议,拒绝出兵青唐,铁了心恢复边境和平,调和经济。

 后来,是因为青唐吐蕃国内的局势太差,本着捡便宜的想法,赵煦君臣才出兵青唐地区的。

 不想,到头来,宋军却落得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灭青唐吐蕃之战,自然是由章惇主导的。

 这也成为了政敌攻击他的切入口。

 旧党领袖韩忠彦弹劾章惇,想让章惇承担起这次青唐战役轻敌冒进的责任。

 旧党的一众言官,更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绍圣一朝百姓疲敝,都应该归咎于章惇的穷兵黩武,他们希望赵宋王朝能完全放弃青唐地区。

 老实说,旧党所说的财政和民生问题确有其事,言官任伯雨便认为,此时正逢陕西的解盐盐池损坏,光每年损失的财政便高达三百余万,关中地区又累年荒旱,物贵人饥,百姓纷纷逃出陕西,十减六七,即使今年百姓得到了丰收,但物价仍然是正常时节的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