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绝户计(第3页)
这么一看,确实应该让陕西休养生息几年。
可章惇却认为,应该对反抗的吐蕃酋长施以严酷的镇压政策,他甚至提出了,要将所有反抗的酋长一族的男丁全都杀死,女人充入教坊司,只为了尽可能的保留住灭亡青唐吐蕃的军事成果。
无疑,这个艰难的选择落到了赵俣的头上。
张纯知道了此事之后,对赵俣说,青唐早晚都要收复的,而且,如果撤出青唐城回到湟州,修筑协防堡寨的花费,会比不撤军时还多,绝不会省钱的。
对此,赵俣也有点印象,因为历史上赵宋王朝的大臣后来就算过这笔账。
赵俣还知道,要是选择撤军,大将王赡会因为不堪受辱而自尽,未来帮赵宋王朝收复青唐的大将王厚也会被贬。
于是,赵俣选择顶住旧党的压力,帮章惇拖延从青唐撤军一事。
为了支持章惇,赵俣还勒紧裤腰带,拿出来五百万贯钱帛以赈济边境百姓,奖赏有功将士。
章惇看出来了赵俣的意思,全力配合赵俣尽快从向太后手上夺权。
这才有了后来,章惇全力支持赵俣,赵俣一直护着章惇,章
惇为了表示效忠赵俣,连他的嫡亲孙女章楠都送给赵俣了。
如今,赵俣已经从向太后手上收回自己的所有皇权。
青唐吐蕃是弃还是守的问题,不能再悬而未决了,因为这样下去,对赵宋王朝是很不利的,也会影响前线将士的士气。
此时,宋军虽然掌控了战场局势,但西军的军纪之差,赵俣一清二楚,不用去问,赵俣也知道,他们在青唐地区肯定没少烧杀抢掠。
更何况,不久前,姚雄不但弹劾王赡贪功冒进,贻误国事,还说王赡、王厚在攻灭青唐时,搜刮吐蕃贵族府库中的财货宝物,吃相十分难看。
同样还有人弹劾,姚雄在去救援王赡的时候,顺便去劫掠了溪兰宗堡,焚其族帐而还。
宋军这么搞,很明显,也不要指望再得到什么青唐民心了。
本来的郡县政策就水土不服。
现在宋军又杀红了眼,到处劫掠。
这时候再拿范仲淹的以仁爱守边来说事,就太矫情了。
而此时,朝中大臣,尤其是保守派大臣,主张的是,宋军撤出青唐地区,对青唐地区实施羁縻统治。
但与此同时,在只有赵俣和章惇两个人的时候,章惇给赵俣献了一个绝户计,即:将青唐中参与过谋反的豪酋族人全部缉拿,对其全族施行从婴儿到大酋长逐一凌迟处死的恐怖政策。
章惇给赵俣分析,与青唐吐蕃国中,贵族、平民、奴隶三等分的严苛制度相比,赵宋王朝这边的社会结构无疑对底层番人更加友好。虽然比之普通汉人,番人在赵宋王朝的机会仍然不多,但比起回吐蕃当贱民、奴隶,赵宋王朝这边的生活体验,则过之远矣。当然更不用说那几乎不存在于青唐吐蕃国中的阶级流动了。而在赵宋王朝这边只要得到朝廷重用,跻身为边关宿将的番人也是比比皆是。所以,底层番人肯定愿意接受赵宋王朝的统治。现在,只要消灭青唐吐蕃的贵族阶层,就能在青唐地区实施郡县制,彻底占领青唐地区。
章惇还说,只要赵宋王朝彻底控制住了青唐城,靠着丝绸之路供血,陕西的经济很快就能恢复。
不得不说,章惇此计比历史上蒙古军的那种全民突突政策还狠。
只是,赵宋王朝的文明放在那里,朝议必然是反对滥杀这种做法的。
可话又说回来,现在也不可能约束西军秋毫无犯。
关键,如此不上不下,根本不可能控制青唐。
还有,前线的粮草,已然无法维持宋军驻守前线了。
章惇的意思是,让前线军队学胡人打草谷,就地补给。
总之就是,章惇想不择手段保住青唐吐蕃这个战果,来恢复他因主导灭青唐一战没有成功而失去的威望。
赵俣听完,沉思了许久,说道:“将奴隶全部解放,对平民以下秋毫无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