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向阳而生(第2页)
两人之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汤姆看着总编固执的表情,知道再争论下去也是徒劳。
“你会后悔的,理查德。”汤姆收起杂志,声音突然平静下来,“当莱茵河靠着《龙族》大赚特赚的时候,你会想起今天的对话。”
说完,他转身离开办公室,重重地关上了门。
安德森望着紧闭的门板,摇了摇头。
他拿起内线电话:“玛莎,取消今天下午与汤姆的所有会议安排。”
走廊上,汤姆靠在墙上,深深叹了口气。
他对查理德失望极了。
“也许,是时候考虑新的未来了。”他想。
而在总编办公室里,安德森正在签署一份文件,批准引进一部美国本土作家的奇幻小说。
他完全不会想到,这个看似稳妥的决定,将在不久的将来让哥伦比亚出版社错失怎样的机遇。
……
不只是莱茵河和哥伦比亚环球出版社这样有着跨国发行能力的出版商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一些小出版社,同样也被两亿册的销售奇迹点燃了热情。
这些出版社大多数都抱着“大出版社未必敢承担失败的风险”的想法,想要在第一时间抢夺《龙族》的发行权。
当大出版社还在谨慎评估时,他们已经主动出击,用各种创新方案向版权方展示着自己的诚意和实力。
在伦敦一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新锐出版”的创始人艾玛兴奋地指着世界地图对员工说:
“那些大出版社还在没完没了地开会论证,这正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可以主打‘东方神秘主义’的卖点,这在西方市场一直很有吸引力。”
……
像这样的出版社还有很多,在这场版权争夺战中,小出版社们充分发挥了“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邮件如雪花般飞向周硕的工作室。
-----------------
周硕对此并不用太过操心,他的助理和专业的谈判团队,会处理好这些事情。
他只需要在最后签字确认就可以。
所以,现在他还算比较闲。
周硕没事的时候,就会潜水在书评区看读者们如何评价这本书,如何讨论剧情。
《龙族》的实体受众,特别是龙三的实体书受众,要远远的超过连载版电子书读者,所以,关于《龙族》的讨论,也大都集中在《龙族》相关的贴吧和围脖的超话里。
这一天,周硕正靠在学姐的大腿上刷着围脖,突然看到了一条很有意思的帖子。
那是一张朋友圈的截图,一张教室窗外的秋日阳光照片上面,配着很长的一段文字:
“今天语文课上,当我朗诵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时,教室后排平时最沉默的王明同学突然举起了手。这个来自农村的男孩轻声说:‘老师,这让我想起爷爷。他当了一辈子护林员,临终前说要把骨灰撒在后山的松林里,说要像落叶一样化作新的养分滋养树木。’”
【……】(后面的内容详见前文257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条朋友圈有着几百个密密麻麻的点赞,下面,还有很多家长的回复。
原来是那位叫作李静的中学老师,把她的这条朋友圈截图发到了围脖上。
这条围脖的热度还算可以,几万点赞,几千评论。
看了看发表日期,大约是九月份,而周硕居然在十一月份才刷到它。
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来周硕平时刷围脖的时间不算多,所以这种帖子的推送,对他的账号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来嘛,虽然《龙族》的热度很高,但是《我爱这土地》的热度也一直没有完全散去,如今还有很多信息滞后的人在讨论它。
周硕从学姐的大腿上起身,正襟危坐,正在追剧的学姐感觉到了他的异动,按下暂停键之后,奇怪的问:“怎么啦?”
“你看,这位老人说的多好。”周硕轻轻念着护林员的遗言,“……把骨灰洒在后山的松林里,像落叶一样化作新的养分滋养树木。”
李清清也点点头:“真是一位可敬的老人,用一生去热爱他的工作。”
周硕想了想,于是转发了这条围脖,并题了一首绝句:
赠护林员
青山坐老白云姿,赤心守到月落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然后写道:谨以此诗,表达我对这位护林员老先生深深的崇敬。
“落红”两句,出自蓝星清代诗人龚自珍先生的《己亥杂诗》其中一首,乃是传世名句,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放在这里就不太应景,于是周硕自己写了两句填上去,变成了一首新诗。
周硕和古文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又读了这么多书,格律平仄他当然是懂的。
虽然写不出那种需要灵思的千古名句,但如果是只是填点词,写两首中规中矩的小诗,那还是很简单的。
用网友们的话来说,那就是顺手的事儿。
李清清全程在旁边看着,这一刻,她的眼睛突然亮的吓人。
周硕甚至感觉,她随时可能会“吃人”。
……
最先看到这首诗的,还是那位中学语文老师李静。
她正好在回复网友的评论,突然收到特别关心的提示“您关注的作家周硕转发了您的围脖”。
李静的指尖一点,很快就跳到了周硕转发的围脖正文。
眼尖的她很快就发现了这首绝句,以及周硕的题注。
“青山坐老白云姿,赤心守到月落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她轻声念着,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位素未谋面的护林员,虚弱的老人在闭上眼睛之前,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那句“像落叶一样化作新的养分滋养树木”。
“写得真好。”她轻声说。
这比她在课堂上讲解过的任何一首诗都要来得震撼——因为它就诞生于她分享的那个真实的故事。
她立刻截图发到了语文教研组的群里:“你们快看!周硕为我们班那个孩子的护林员爷爷的故事写了首诗!”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我的天!这是官方认证啊!”
“李老师,你这堂课的价值太大了!”
“这首诗写得真好,把守护的意义写透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得太棒了!”
……
李清清最终还是没有机会“吃人”,因为李静的私信很快就发到了周硕的后台上。
“周老师您好,真没想到您会看到这个平凡的故事。我把您写诗的事告诉了班上的孩子,他特别高兴,一定要我代他向您说声谢谢。虽然知道这个请求可能有些冒昧,但我还是想问问,您是否愿意为这位老人亲笔写下这首诗?我想把它装裱起来送给孩子,让他知道,爷爷一生的坚守值得被这样郑重地铭记。”
李静当然是知道周硕的书法水平很高的,这在网上流传的周硕手书的《大观楼长联》照片里面就能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