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风靡全球(第2页)
紧接着,一位澳大利亚代表迫不及待地接话:
“我们‘南方大陆出版’不仅接受这个条件,还愿意额外投入五十万澳元作为初期宣传费用。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环境特别适合《龙族》这样融合东西方元素的作品。”
这时,一位身材微胖的英国出版商站起身来,他先是礼貌地向赵曼点头致意,然后不卑不亢地说:
“虽然我们‘泰晤士出版’规模不及在座的一些巨头,但我们在英伦三岛的精耕细作是其他出版社无法比拟的。我们可以在三个月内让《龙族》进入全英90%以上的中学图书馆。”
见几位小型出版社代表如此积极,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出版商也忍不住加入:
“我们‘太平洋之光’虽然规模最小,但我们愿意将首印数提高到十万册,这个数字对新西兰市场来说已经相当可观。而且我们与当地毛利文化团体有良好关系,可以策划独特的文化对话活动。”
……
看着争相表态的小出版商代表们,汉斯忍不住叹了口气,不过他很快又笑了起来。
叹气是因为他最终还是没能赚到这笔钱。
不过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莱茵河出版社虽然在英语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肯定比不上人家本土的出版社。
为了销量考虑,将发行代理权给本土出版社才是明智的选择。
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聪明人,不管是周硕一方的负责人,还是那些小出版商,他们的眼光都很优秀。
本来汉斯对全球发行权的期望也不大,因此没拿到授权也不会太过失望。
之所以又笑是因为他看到了那几位英语区大出版社脸上的表情。
要不是这种场合对着别人拍照不太礼貌,汉斯甚至都想把这几位现在的表情好好拍下来。
看看等以后《龙族》风靡全球,销量大爆的时候他们还笑不笑得出来。
敌人的失败就是自己的成功。
一想到这些傲慢的同行即将为今天的短视付出代价,汉斯就觉得通体舒畅。
而几位英语区大型出版社的代表,此时看着那些你争我抢的小出版商,就像在看猴子一样。
他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脸上写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
这些出版界的巨头原本就没打算认真竞标。
在得知老对手哥伦比亚环球出版社直接缺席后,他们此行的目的只剩下一个,那就是看看能不能以极低的价格捡个便宜。
然而事实告诉他们没有这种可能。
30%的版税,太高了,也太贵了!
在他们看来,这些小出版商简直就是疯了!
30%的版税,他们这样的大出版社都要少赚不知道多少钱。
那些本就利润微薄的小出版社,拿出30%的版税之后,还能不能赚到钱都是个问题!
用龙国的话来说,就是赔本赚吆喝。
几位英语区大出版商代表又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讥诮与不以为然。
于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油然而生。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几个月后,他们将在每一个失眠的深夜,为这次的草率而付出代价。
……
谈判仍旧是一件枯燥乏味而又无聊的的事情。
虽然最关键的版税问题已经谈妥,但其他细节条文还是需要认真的商讨。
只要与切身利益相关,资本家们向来都是锱铢必较的。
那些本来已经显得无精打采的出版商们,在谈判桌上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毫不退让的和明诚工作室的团队展开了拉锯战,用唇枪舌剑争取着每一分的利益。
好在有着上次成功合作的经验在,双方得以在无数个可能陷入僵局的环节找到共识。
那些曾经在《小王子》合约中反复推敲过的条款,如今都成了现成的模板
于是,在三天后,《龙族》全球发行权的分割便已经落下了帷幕。
莱茵河出版社如愿以偿,拿下了欧洲大陆(除英联邦国家外)的独家发行代理权。
汉斯·穆勒在签署完厚厚的合同文本后,紧紧握住赵曼的手,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赵总监,这一定会是双赢的合作,”他信心满满地说,“我相信,《龙族》将在欧洲掀起一股东方幻想文学的热潮。”
英语区市场则被几家充满魄力的小出版商瓜分。
加拿大的“枫叶图书”获得了北美英语区的发行权;澳大利亚的“南方大陆出版”拿下了大洋洲市场;英国的“泰晤士出版”负责英伦三岛;而新西兰的“太平洋之光”也如愿以偿,获得了本国的发行权。
他们虽然付出了30%的版税,但每个人都如同捡到了宝藏,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
对于能赚钱的生意来说,效率就是生命,就是财富,就是上帝。
签约仪式上的香槟酒香尚未散尽,一场争分夺秒的翻译工程已在全球各大出版社紧锣密鼓地展开。
莱茵河出版社的总部大楼彻夜通明。
汉斯·穆勒将顶层会议室改造成了“战时指挥部”。
他采用了最经典也最可靠的人海战术与精细分工。整整三十位顶尖译者被分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个小组,每组配有两名初译、一名校对和一名定稿人。
他们实行“三班倒”制度,确保翻译工作24小时不间断。
最核心的“概念统筹室”里,三位白发苍苍的资深编辑坐镇,他们面前堆满了各种语种的词典和参考资料。
任何核心概念,如“言灵”、“炼金术”、“屠龙”,都必须先在这里经过反复推敲,确定最佳译法后,形成一张张标准术语卡,由专人跑步送到各个翻译小组手中。
为了一个词的准确性,他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房间里弥漫着雪茄和旧书页的味道。
译好的章节被立刻打印出来,由母语为德语、法语等的大学生“文化试读员”在隔壁房间朗读,一旦发现拗口或难以理解之处,立刻用红笔标出,返回修改。
在加拿大,“枫叶图书” 则采取了效率更高的措施。
他们在魁北克湖畔包下了一座远离尘嚣的木屋别墅,组建了“沉浸式封闭翻译营”。
团队由汉学家和母语为英语的华裔青年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