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焦点

窗外,秋意渐浓,但《新武侠》编辑部内却热火朝天。随着“金戈奖”评选正式启动的公告发出,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如雪片般飞来,几乎淹没了编辑们的办公桌。

“周老师,陈老师,这才一周,投稿量已经超过五千份了!”小林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稿件,语气既兴奋又带着一丝疲惫,“而且题材之丰富,远超我们预期。”

周硕随手拿起最上面一份稿件,标题是《程序员侠客》,讲述一位程序员将代码逻辑融入武学,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世界中维护正义的故事。他微微一笑,又看向另一份《医者仁心》,则是以急诊科医生为主角,将针灸、药理化为济世救人的“武功”。

“看到了吗,陈兄?”周硕将稿件递给虬髯客,“这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局面——百花齐放,而非一枝独秀。”

虬髯客翻阅着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稿件,虬髯颤动,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是啊,百花齐放……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接下来的评选工作,将异常艰难。标准该如何把握?”

这个问题,在随即召开的第一次评委会预备会议上,立刻成为了焦点。

评委会阵容堪称豪华,不仅包括了周硕、虬髯客等武侠泰斗,还邀请了文学评论界的权威、高校的学者,甚至还有两位资深出版人和一位代表年轻读者群体的网络文学研究者。然而,观念的差异在会议伊始便显露无遗。

“我认为,首要标准仍是文学性。”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评论家扶了扶眼镜,语气严肃,“无论题材如何创新,语言、结构、人物塑造这些基本功不能丢。像《外卖侠》这类作品,立意虽新,但文学质感尚需锤炼,能否经得起经典化考量,我持保留意见。”

另一位年轻得多的网络文学研究者立刻反驳:“但武侠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如果一味用所谓的‘经典标准’来衡量,只会扼杀创新。《外卖侠》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它在年轻人中引起的共鸣,本身就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