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争论

第二天,“金戈奖”入围名单的公布,果然在江湖上掀起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猛烈的风浪。

《龙国文艺报》以头版刊发了资深评论家严厉的批评文章,标题赫然是《“金戈”偏离,武侠将往何处去?》,文中痛心疾首地指出名单中传统功力深厚的作品比例过低,而过多“标新立异之作”的入围,恐将误导武侠创作方向,使根基不稳的年轻作者一味追求奇诡,舍弃了武侠安身立命的根本。

与此同时,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论坛上,却是另一番欢腾景象。“金戈奖牛逼!”、“看到《外卖侠》和《程序员侠客》在列,我就知道这个奖不一样!”之类的帖子刷屏般涌现。许多网友将名单称为“武侠的新生宣言”。

争议的漩涡中心,《新武侠》编辑部的电话再次成了热线。小林接着一个又一个电话,脸色时而紧张,时而振奋。

“周老师,有好几家媒体要求采访,都想请您和陈老师深入谈谈这份名单的评选思路。”小林汇报着,“另外,我们也收到不少读者来信,有表示支持的,也有……措辞比较激烈的。”

虬髯客拿起一份言辞尖锐的批评信,哼了一声:“由他们说去!俺们做事,还要看他们脸色不成?”

周硕却显得格外平静,他仔细阅读了那篇发表在《龙国文艺报》上的批评文章,然后对小林说:“联系这位老先生,以《新武侠》编辑部的名义,邀请他参加我们下一期的‘大家谈创作’沙龙,主题就是‘如何看待这份入围名单?’。同时,也邀请几位支持我们理念的评论家和入围作者代表。”

小林愣了一下:“邀请……批评我们的人来沙龙?”

“真正的自信,源于敢于面对质疑。”周硕语气沉稳,“思想的交锋,远比一边倒的赞美更有价值。”

几天后,这场特殊的沙龙在风雨楼一楼的会议室内举行。气氛果然如预料般紧张。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评论家端坐一方,面色严肃,开场便再次重申了他的担忧:“……创新固然重要,但若因此降低了文学性的门槛,忽视了武侠叙事艺术的千年积淀,无异于舍本逐末。这份名单,在我看来,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一位支持创新理念的中年评论家随即反驳:“危险?我看是生机!武侠若固步自封,那才是真正的危险!这份名单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打破了‘什么是武侠’的固有定义!”

江晨作为作者代表,显得有些拘谨,但在听到老评论家直接提到《外卖侠》人物塑造单一时,他忍不住开口:“前辈,我承认在人物深度上还需要努力。但我写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侠客一定要苦大仇深、身世复杂?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琐碎的现代人,他在日常中做出的善良选择,那份坚持,难道不也是一种侠气的体现吗?我想写的就是这种‘凡人微光’。”

“微光固然可贵,但能否支撑起一部‘金戈奖’级别的作品?”老评论家反问,语气依旧严厉,但目光中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