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一块钱咱家掏的起

 刘秀兰忙摇头:“一个人住好,一块钱咱家掏的起。” 

 等刘秀兰进了院子,看着青砖瓦房好几间,陪房都是砖头的,又觉得村里人傻:“这么好的房子都没人住?他们竟然租给了你?” 

 姜糖没敢跟她说闹鬼的事儿,含糊道:“这里之前是老地主的房子,家里人都死绝了,一直空置着,恰好我来了,我就相中了这里。 

 青砖瓦房,大院子,高围墙,我一个人很安全。” 

 刘秀兰转了一圈,点了点头:“这地方确实不错。” 

 看屋里那崭新的被子又疑惑了:“哪来的新棉花被,你才刚上班,有这个钱买被子?” 

 姜糖忙解释:“啊,公社给补贴的,咱毕竟也是公职人员,这点儿福利待遇还是有的。” 

 “是吗,那可真好。” 

 母女两人没在家里待太久,就被三花奶奶叫走了。 

 今天轮到她家吃饭。 

 三花奶奶家三代同堂,一家子十几口子人。 

 今晚的饭菜也不简单,二合面馒头,炒豆角,放了几粒米的米粥。 

 这已经是三花奶奶家最高规格了。 

 姜糖以为刘秀兰同志会嫌弃,没想到吃的挺欢。 

 就是姜糖发现,三花奶奶家里的男娃和女娃吃的不一样。 

 男娃可以吃一个二合面馒头,女娃没有,就那个几粒米的米汤,就半碗,菜倒是随便吃,但菜咸啊。 

 “刘同志,你生了个好姑娘啊,特别能干,现在在我们村都出了名了。 

 是个好干事。 

 今年有十七了吧,这要在我们公社扎根吗。 

 如果要扎根,这个年岁的姑娘,最好先在当地找个人家,也好有个照应,免得你们当大人的担心。 

 我们家老五,高中毕业,今年二十一,正好在公社中学当老师。老五,快叫你刘婶子。” 

 “刘婶子。”被点名的老五叫了声后,红着脸不着痕迹的看了眼姜糖。。 

 姜糖这会儿正感慨有些地方老一辈人重男轻女那根深蒂固的观念呢,并没有发现张老五那跟大姑娘的似的眼神。 

 刘秀兰哈哈笑了:“乡下能供出个高中生不容易啊,婶子这头脑开明。 

 我也是个老师,教小学的。 

 跟婶子说吧,我们戎区也算是比较注重教育的了,但还是有那么几个人家不愿意让孩子上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