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一块钱咱家掏的起(第2页)

 特别是家里的女孩子,总觉得上学没必要,不如在家帮忙带带弟弟妹妹,做做家务划算。 

 我跟你说啊,可别小看女孩子。 

 就说我家里吧,三个孩子,一儿两女。 

 从小儿子怎么糙怎么来,两个女儿我养的精细。 

 从小麦乳精鸡蛋补着,花衣服穿着,饭都不怎么会做。 

 要不然租了那么大一个房子,干嘛还要麻烦乡亲们啊。 

 还好,有你们这些热心的。 

 要不然我和她爸爸非得担心死不可。 

 我们家糖糖被我们惯的,从小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 

 一个月光零花都得十块钱。 

 我和他爸商量好了,以后找人家,如果连媳妇的零花钱都拿不出来,我们铁定不能嫁过去的。 

 我的女儿,娇养了这么些年,可不是嫁过去受苦的。 

 如果嫁的不好,我们宁愿在家养着。 

 话说回来,还是孩子们争气。 

 我两个女儿,从小学习就好,毕业都是学校推荐的工作。 

 给我们争气,我们脸上也有光啊。 

 婶子家人丁兴旺,又是个开明,有远见的,以后这些孙子孙女,跟春笋似的,一个个都起来了。 

 到时候,你家这家境,这排面,估计整个村子都比不了。” 

 谁不知道,油草岭村最难缠,最重男轻女的人家就是三花奶奶家。 

 她大儿子家里就生了两个女儿。 

 又没分家,三花奶奶每天骂的最多的就是大儿媳和两个孙女。 

 大儿媳母女在这个家里,干的最多,吃的最少。村里谁人不知道? 

 现在被刘秀兰同志这么一捧,三花奶奶面色红润,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刘同志说的对,领导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呢,咱们当女子的,不比男人差。” 

 刘秀兰忙放下手里的碗,双手拉着三花奶奶的手,又是一顿夸:“要不说婶子你开明呢。可不是这个理。”说完,又指着旁边的几个孙女道:“这俩姑娘也上学了吧,挺机灵的,就我教书这么多年,一看就能看出来,以后铁定不差了。 

 有你家老五这个中学老师辅导着,你们家孩子铁定要比村里其他家孩子先一步吃上铁饭碗。” 

 刘秀兰同志说的就是老大家的两个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