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人生代代无穷己 一(第2页)

 

 段煨手上就剩保皇派四千来人,结果坏消息纷至沓来,得知张昶败报段煨内心毫无波澜,他人已经麻了。麻归麻日子还得过,支援别人也不能看着老家饿死,高奴的军粮只好优先送去朝那县。
 

 没有军粮没法出兵,至少在新军粮到达之前段煨不能动。现在最犯愁的就属段煨,兴冲冲来接管军队,到头来就剩四千多人,还没有自己老窝的嫡系人马多。这点兵力都不够赵俨塞牙缝,等到军粮到达也不敢乱动。\2.c¢y,x~s?w-.?n¨e-t/
 

 陇西告急信一封接着一封,大家不指望段煨这个倒霉蛋,使者们一溜烟全往北舆跑。朔方地界上使者连城串,后面人跑快点能看到前面人的马屁股。
 

 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击败楼烦、林胡等游牧部落,疆域推进至河套地区,于是在新领土上设置云中郡,郡治所称为云中城。历经几百年,云中郡发展成十六县的大郡,朝廷将云中郡南部另划出五县成立定襄郡,郡治所设在善无。
 

 这里北靠巍峨的大青山,南

面广袤的土默川草原。游牧民族翻越高山来到这里,凭借骑兵优势很容易控制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平原地区。进可南下中原,退可从容返回漠北,优渥的地理条件即便不进不退也能保证世代繁荣。
 

 对于农耕文明也是如此,大青山南北只有一条白道连通。推进到此处只需守住白道,身后平原便成为大军的粮仓。军屯、民屯错落相邻,莜麦、荞麦阡陌连绵,除非遇到大灾战乱,平时不需要内地补给,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作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民族交锋的最前线,前汉在此地设置东、西两部都尉主管边防,行政级别和郡守等同。后汉在两部都尉的基础上,增设北中南三部,合计五部都尉。曹操放弃国土之前,北部都尉驻地一直在北舆县,即今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区。
 

 汉末北舆是座小城,城东的都尉官邸算整座城池最雄伟的建筑。府邸紧挨着一座黄土岗,严冬时节风卷孤林残雪飘零,萧索凋敝之下却有处泉眼涌动不息。想是水源极深压力颇大,冰凌环绕之中泉水仍汩汩而出。
 

 长年不息终究形成一处水潭,建城时考虑到水源有利,便将泉眼和水潭一起规划入城内。民间有个说法,因为有此处泉眼才有现在的北舆城。
 

 不论外界沧海桑田怎样变化,泉眼始终涌动不息,两千年之后逐渐发育成湖泊,就是后世有名的青城公园。汉代人当然不知道后世如何,但是向往优美环境的心态古今都一样。
 

 水潭灰色的冰面边缘一袭白裘格外惹眼,孤独的人影在寒风中兀自发呆。刘琰不介意有人代汉自立,国家从上到下从里至外腐烂透顶,改一改、变一变也未尝不可。
 

 从外部环境说,这个世界不只一个国家,威胁永远存在,继续堕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从内部形势讲,科技进步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力突变可遇不可求。这就导致在一定时限内资源总量恒定不变,社会发展却一刻不停。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发展,一旦停滞,内部矛盾将集中爆发。
 

 今学主张对外扩张,将内部矛盾转嫁到外部。路线没错,错在大汉的体量占据孤立系统的绝大部分,即便将周围全部吞并,也不足以满足庞大体量的需求。受限于时代,羁縻游牧区域的收益不足以平衡高昂的付出,只会加快国家毁灭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