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私人财产”与物资分配(第2页)
听到熊洪问起,熊巫拿出一卷竹简,递给熊洪,“除了三族营地以及白骨洞营地、灰部落营地,现在部落共有族人3252人,这个冬天,差不多有20多个孕妇即将分娩。”
“族长你们回来之后,麻布衣服和兽皮衣服就已经给这些新加入的族人发过两套,剩下的鞋帽手套等,也会跟着运送过去的食物一起发给他们个人。”
“嗯,这些东西虽然多,可正是大家必需的,我看,就直接给每个族人自己保管,春天的时候部落也不收上来,这样还能节约时间。”
兽皮外衣、麻布衣服、兽皮的鞋子帽子,这些都是部落的资产,每年冬天到来前会分发给各个族人,等春天到了,又会统一收上来,经过洗涤或者完全不洗,存放起来等到冬天再次下发下去。
这就让部落多了一项存储的工作,还需要好多族人来帮忙清洗、管理以及保养——兽皮也是皮。
熊洪的打算,便是先从这些生活必需品上,来逐步让族人适应拥有“私人财产”。
“这……合适吗?”周围的族人们都议论纷纷,有赞同的,有正在思考的,也有直接出言反对的。
“兽皮外衣,即便是熊部落,也是很珍贵的,这样给族人们,万一他们弄坏了怎么办?”熊大的话很有道理,一套皮衣所用到的兽皮可远不止一张,甚至是好几块兽皮缝制到一起的,很是贵重,他认为这些东西,不太好直接由族人保管。
“我觉得给这些族人挺好,省得我们每年还要洗、晾晒、储存和发放,光这些事情都要我们几十个姐妹干上好几天了,”熊角作为部落知名的“裁缝”,绝大多数的兽皮衣服便出自她和他们的工坊。
“而且,将衣服分发给大家,每个人自己保管也会更认真一些,损坏也会更少一些。”
即便是现在,熊部落里面兽皮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这就让拥有兽皮衣服的族人们十分珍惜,虽然有损坏,但都是缝制的地方线断裂导致的。
族人们干活的时候,除非在雪地里,剩下的场合,都会把兽皮衣服脱下来干。甚至有的族人连麻衣也不想弄脏弄坏,干活的时候光着身子,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
一件兽皮衣服包含上衣和裤子,通常至少要五六张大一点的兽皮才能做成,故而整个部落的皮衣需求依旧很大,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好在熊角他们从今年春天就开始准备了,中途又吸引了很多女性加入,再加上兽皮的供应也很充足,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每个族人拥有一套兽皮衣服的最低目标。
熊洪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各个村子的情况。
“除了冶炼坊、砖窑厂、造船坊以及牛马谷、芦苇原这几个地方不从事粟米种植,其他的村子都留有充足的粟米,占了他们今年收成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除了这几个大一点的村子,剩下的小村子差不多就在60人左右,就算算上要喂养的鸡鸭鹅和驴子,平均一天也就消耗200斤粟米,四五个月的寒冷季节,五六万斤的粟米足够了。
而这些村子,每个村子平均下来差不多都有两千多亩的土地,今年的收成也好,原本每个村子留一半收成的规定,但绝大多数村子无法存放,便全部驮到了本部和水村、黑齿村,存放在几座粮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