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私人财产”与物资分配(第3页)
“剩下的食物,则由本部这边根据每个村子的实际人数进行发放,”说完,熊巫又拿出另外一份上面用黄色麻线编成的竹简,“这是今年每个居住点的人口数量,除了熊皮、羽落他们几个村子,剩下的村子,都在这上面。”
熊洪双手接过这份略有些沉重的竹简,对于熊部落来说,这是第一份记录着整个部落人口情况的“黄册”。
打开粗略地看了一遍,熊洪不住地点头,这上面不仅写明了各个村子、居住点有多少人口,还对男女、老弱等进行了简单的划分,能做成这样,已经出乎熊洪的预期了。
“巫,这个做的非常好,从这里就能看出整个部落的人口情况,”熊洪将手中的竹简传给旁边的熊大,接着说道,“你们每个队长都看一看学一学,从今年开始,每个村子也要按照这样的方法,把整个村子的人口情况、物资数量和耕地数量等情况弄清楚,每年春耕前,再把这些数字更新一遍。”
这样熊洪就能掌握哪个村子新开垦了多少亩土地,新增了多少人口,甚至不需要实地查看,光从数据上也能分析出部落发展中的问题。
根据“黄册”上面的各项数据,熊巫已经将所需要的物资都计算好了,甚至连运送的车辆都安排妥当,让熊洪很是惊讶,要是处在三国时代,熊巫绝对是荀彧这种级别的内政高手。
有了基本的准备,对食物的分配自然就方便了很多。
每个村子粟米不缺,而且都有脚踏碓或者水碓,舂米由自己解决。而除了粟米这种主食,还有新鲜肉类、蛋类、鱼肉、蔬菜、豆类、调料等,这些除了少部分由各个村子自己决定,剩下的,都由熊部落本部统一分配。
今年本部这边收集到的各种物资都很充裕,故而分给每个村子的食物种类、数量也都充足。
每个村子都将分到15只羊、20头猪,以及鸡鸭鱼鹅鹿这些肉类,当然,都将是宰杀好的,等下雪后气温变得更低宰杀,就不用考虑肉类变质的问题,并且每个村子自己也会养上一圈猪几头羊,还有散养的家禽等作为补充。
蔬菜供应上,也很是充足。由于熊洪的影响,部落已经完全改变了以煮肉汤为主的饮食习惯,现在除了早饭,正常情况下,都是蒸粟米饭,再搭配上一荤两素一汤——熊洪吃的也是这种标准,只不过会多出一个炒菜。
而这些素菜,也由原本采集的野菜为主,变成了人工栽种的菘菜、韭菜、油菜、萝卜、葫芦、冬瓜等产量大的蔬菜,还有一些正在尝试栽种的,比如葵菜、荠菜等;
能够储存到冬季的,只有萝卜、冬瓜以及菘菜少数几种,剩下的要么腌成咸菜,要么晾干成菜干。而这些蔬菜,也都会给每个村子送过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