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525章 “碰”面

“走,去你研究的地方,看一看你是怎样研究的。”


 冷风吹来,熊洪吸了一口凉气,站在外面吹风有些不太合适,便不由分说,率先往前走去,其他几人则跟在后面。


 绩线坊其实就是几个连通到一起的房间,绩线的族人靠着墙坐下,坐在椅子上,手边有两样东西摆着:一个木盆,还有一个竹筐。


 绩线的工作很是简单,本质上就是将麻皮给撕成单纤维,然后将这些纤维给接到一起,然后再卷成一团,进行下一个纺纱的步骤即可。而这些绩好的线团,一个个摆放在竹筐里,成为他们每日工作的成果,这也是部落“成绩”一词的由来。


 不过看起来简单,但要想获得足够多的绩线线团,可需要非常多的时间。


 整个绩线坊里,都是女性族人,而且大多数都是有过孩子的族人,见到族长过来,他们想站起身,但立马被熊洪制止了,熊角也笑着说道,“大家做好手上的事情,不要分心,族长就是来看看大家的。”


 熊洪也朝着大家点头打着招呼,让这些熟悉他或者不熟悉他的族人很是受用,族长还是关心我们的。


 以前工坊少的时候,族长是经常过来的,不过随着部落的工坊越来越多,来纺织坊的次数也少了很多,尤其是去年的斜织机制作完成之后,除了让熊杰偶尔过来维修一下,纺织坊就再也没见过熊洪过来了。


 熊洪看着重新开始干活并且精神状态仿佛更好的的族人,心中也是一阵感慨,这才一年多的时间,没想到原本只有几人的纺织坊,现在能发展成这样的规模。


 熊洪眼前的绩线族人,从一束麻皮中抽出一条,卷成一团后放到手边的小水盆里,这个步骤叫做浸麻,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已经晾晒干燥的麻纤维重新软化,方便撕成单纤维。


 软化过后的麻皮,不仅方便撕,撕下来的长纤维占比,也要比直接撕的占比高,甚至能达到一倍以上的差别。


 绩线的族人,膝盖上都放着一块黑布,经过前期处理干燥后,又重新浸泡湿润的麻皮,颜色发白,撕成单纤维放在黑布上,更显眼,两根麻纤维经过族人揉搓、打结后,就形成了一根更长的麻纤维。


 在每搓出来一根麻纤维后,族人会用手将这根麻纤维绕在短棍上,当短棍上缠满,或者达到一定的重量后,便抽出短棍,只留下一团麻纤维,放到手边的竹筐里。


 会有族人端走,送到下一个处理工序。


 这些连续完毕、绕成一团的纤维,这就是用于纺纱的纤维。


 “接断为绩,加捻为纺。”


 很多人认为,绩线之后的纤维,就可以直接送上织机,去纺织了,但很遗憾,这样就算能纺出来布,布的强度以及平整度,都会很差。


 绩线这个步骤,其实更应该是接续更长的麻纤维,而麻纤维要达到可以织布的标准,中间必须要有一个步骤,就是纺纱。


 为什么必须要纺纱,这个问题,熊洪倒是有些明白。


 首先,麻布衣服——或者说只要是用经线和纬线织成的布匹,都会对其强度和韧性有一定的要求。


 单纤维很细,难以支撑拉扯,很容易就断裂,故而不适合用来直接织布;而织布用的经线和纬线,基本上每一米,都需要3-5股绩好的纤维聚到一起,捻上500-100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