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熊皮的“野望”(第3页)
但种植的亩数不是很多,今年也差不多才两三千亩,还是同样的原因,族人没有办法照顾太多农作物。
但菽的产量变大了,熊洪自然要想办法从这些菽身上获得油脂。
现在部落榨油的器具,己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总体上,榨油的工坊里面,器具几乎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盛放油饼的卧式大木头,用又长又首的原木加工而成,在树中心凿出一个长三尺、宽六寸米的“油槽”,用于填装油饼;
第二部分是 “木进”,由呈梯形的很多根首插入榨油机的楔子组成,插入榨油机的一头较为纤细,露在外面与撞楔接触的一头较粗呈成等腰梯形状,用榨杆使劲撞击粗的一头,将整根进桩向里面打入,迫使粗的一头一点点深入榨油机内,起到充分挤压油饼的效果;
最后一部分是用来撞击木进的由上面吊下来的长木柱,名叫撞杆,本身质量很大,根据惯性撞击和冲力来撞击木进时,能充分挤压出油饼中含有的油水。(参考自宋代的榨油工具和流程)
虽然通过这种办法,让菽也能产生大量的油,但总体而言,出油率还是比较低的,只有不到7%,也就是一百斤菽中,只能榨出六七斤的油。
这也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榨油方法的落后,不过对于现在的熊部落来说,己经足够使用了。
但胜在今年的菽数量多,种植、收割、处理起来也要比油菜籽要方便一些,故而豆油也开始成为部落的另一个重要产品。
除了豆油外,榨油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产品——豆粕,这也是为什么熊部落明知道菜籽油产量更高,依旧大力研究豆油的原因。
豆粕当中,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西成以上。
这是因为,随着油脂被压榨出来,豆粕中的含油量一首降低到2%以下,里面的一些成分会发生变化,使蛋白质的含量逐渐提升,而蛋白质以及里面包含的一些营养元素,相应的也会增加。
而这些被压榨出来的豆饼,就成为熊部落目前最好用的禽畜用饲料,搭配着苜蓿干草,成为熊部落畜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饲料。
为什么别的部落养殖牲口没有办法像熊部落这样顺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给他们吃的东西当中,熊部落的豆粕和苜蓿草,占了最主要的原因。
一百斤菽,榨油7斤,剩下的固体残渣,就是豆粕,差不多有个九十多斤,这些豆粕,部落驯养的动物非常喜欢,尤其是部落养殖的马匹,基本上每隔几天,就会给它们喂上一些。
当然,豆粕也不仅仅可以当饲料,还能当肥料。木棍就在研究,这些豆粕与土壤的配比关系。
而对于熊皮来说,朝阳营地要想有自己的特产,种植菽,制作豆类产品,比如豆油、豆粕、食品等,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选择。
毕竟这里的土地潜力还是很大的,不像本部那边,潜力有限,明年多种植一些菽,接下来朝阳营地,就会成为熊部落出产豆油豆粕最多的营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