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道出五千言,真火炼真金(第3页)

 “也罢……”

 老君叹罢,沉吟两声。

 顿时,天地色变。

 原是傍晚余晖,霎时间便日月齐辉照人间,星斗漫天映四洲。

 无尽紫气席卷开来,倒卷穹天三十三重,覆盖阴冥一十八狱。

 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天庭胜境之上,嚎哭阎罗之渊,无量众生、无量仙佛、诸般天神地祇,一一都感应到大道共鸣。

 老君并非不曾传道,就在刚刚还在给周承讲述何谓万界太始,何谓绝对全知。

 但此前老君,只是给周承传道。

 而如今,老君乃是给众生传道,或者说……讲道!

 “道……”

 一声道出,万钧惊雷竟迸,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恍若天地在言。

 万千华光熠熠,自九天之上垂下;诸般道花绽放,自归墟之渊生发。

 数不尽的祥瑞,在天地间一个个角落中再现。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一元出,两仪循,三才立,四象动,五行运,六合开,七曜显,八卦转……诸世万道,无量玄妙,这一刻具现出万般异象,显化无边玄妙于人前。

 但有心思高绝,智慧无上者,七步证道,得闻浑源果位。

 洋洋洒洒五千言,直指人道之心,天道之妙

,阐述人与大道之关系,概括人和自然之根源。

 在老君身前拜伏的尹喜,则彻底沉浸其中。

 这一刻,恍若婴儿重归母体,感知整个宇宙都仿佛化作具象化的母亲,包裹着他,孕育着他。

 万千大道,无尽玄妙,尽数涌入尹喜之心,恍若婴儿从母体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尹喜再度回神的时候,便看到老子正在笑吟吟的看着他。

 “如何,可记住多少?”

 面对老子的询问,尹喜连忙回忆,而是脸上浮现出惊绝之色。

 五千真言,如今竟是只记得三千余。

 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若非担心在生人面前失仪不敬,尹喜早就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三千余言,甚好,甚好。”

 老君笑着道:“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言罢,老君看着尹喜微微沉吟,旋即开口:“既已入道,老朽便送你个道号,曰文始,如何?”

 “喜……文始,叩谢圣人赐号!”尹喜连连再拜。

 “善,莫要总拜。”老君轻笑,微微抬手,无形灵蕴将这位文始真人扶起。

 文始真人,楼观道始祖,正儿八经的道祖传承。

 若说龙虎山乃道教祖庭,那楼观道便是道家祖庭。

 道教是宗教,道家是思想文化,两者还是不一样的。

 只不过道祖传承,因果太大,传承断绝乃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对于人道的影响那就太大了。

 人道当和天地并立,此乃大势矣,一切都要为其让步。

 “还望圣人在关内小住一段时日,文始愿日日听从圣人教诲。”

 见尹喜如此作为,老君也颔首曰善。

 尹喜的想法,则是趁这段时间,将未曾记下来的经文完善。

 不过正如老君所说,经文残缺乃天地之理,唯有此方能留下生机一线。

 接下来三月三日的时间内,凡这位关令公前来请教,老君也只是指点他入道之后的修行之事。

 ……

 三月三日,不过一闪而逝。

 临近出关,周承盘桓小院之内,双眼半阖,感知金公所在。

 片刻之后,周承放在缓缓睁开双眼,便看到老君正在笑望他。

 “如何,定心三月,急躁尽去,也该当神如肺腑。”

 周承闻言拱手道:“确如先生所言,神入肺腑,却不曾看到金公。”

 老君捋须笑道:“自是如此,真金需火炼锻铸,方能生辉。”

 “既已神入肺宫,便引心猿,起心火,真火锻真金,如此方伏金公。”

 “小友之心猿,乃太易太初之相,燃起心火必是无物不焚。故此便再送小友汤水一瓢,助小友护持自身,煅出金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