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玉之美者,天地形之

 方涛吓地一低头,那个石墙飞了过去,方涛回头去看,却看到那时一个巨大的字体。?s/s¨x¢i~a,o^s/h·u!o\._c′o~m¢ 

 一个楷书的“王”字,下面有两点,像是个“玉”,又比“玉”字多了一点。 

 这是“玉”字的异体字。异体字不同于繁体字,是同音同意的不同写法。多用于篆刻、题词,选取意图也因人而异。 

 简体字普及之后,这种字几乎绝迹。好在方涛小时候通读古医术,总算认识几个异体字。 

 那个“玉”字飞过方涛的头顶,在高十几米的地方,悬空停住。 

 方涛想要走进去看,结果忽然觉得后脊一凉,又一个字体飞了过去。 

 方涛缩头闪过,谁知字体接二连三地朝他飞来,他左躲右闪,躲过来十几个字体。朝他飞来的字体总算告一段落。 

 他回头去看,之间悬浮在空中的字体自上而下整齐排列,拼成了一句话:玉之美者天地形之世界为乱之物。 

 方涛一眼便认出,这是画卷上的文字。 

 这句话其实颇为浅白,把句子断开就是:玉之美者,天地形之,世界为乱之物。 

 意思是说:玉之所以美,是因为大自然无心造就了它。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混乱的产物。!3^8+看?书~网? +首\发\ 

 方涛仿佛突然之间被浇了一桶冰水,一瞬间茅塞顿开。他立刻明白自己为什么看不懂画卷上的文字了,因为那些文字本来都是混乱排列的。 

 要看懂这些文字,就要自己重新排列。你能读深,就排列艰深的话,你能读浅,就排列成白话。只是那样一句话的信息量就会大打折扣了。 

 古人惜墨如金,用字凝练,不用标点看似影响阅读,实则是为了打破人固有的观念。没有了断句,一样的文字,不同学识的人看就有两样意思。 

 老子的《道德经》不过五千多字,但解释它的著作就可能有几千万字。 

 画卷上洋洋洒洒少说有万字余,这又有多少内容呢? 

 方涛像是一个看到新世界的孩子,浩瀚宇宙突然完全呈现在他面前,他立刻觉得自己眼睛看不过来,脑子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