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南诏、吐蕃国军队
大军距离南诏国的都城大和城已不远,仅有一百余里之遥。
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两日多便可抵达。
然而,杨昢此刻已无暇顾及洱海的美景。
他深知大战一触即发,当务之急是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
于是,他继续率领大军坚定地朝着大和城进发。
大和城紧邻洱海,这一路行进,还能顺道观察周边的地形地貌。
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更周全的准备。
在后续的行军过程中,杨昢果断下令全军减缓行进速度。
他深知,大战前夕,保持士兵的体力至关重要。
若因急于求成而轻率赶路。
一旦大唐军队初到大和城,立足未稳且士兵们长途跋涉后疲惫不堪时。
南诏国趁机发动突袭,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然杨昢对自已和大军的实力充满信心,并不畏惧战斗。
但他也深知普通士兵在突然袭击面前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
这绝非他所愿见到。
因此,谨慎行军,确保士兵们以最佳状态迎战,才是明智之举。
除此之外,杨昢还在等待并确认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
他早已派遣探子去侦察南诏国是否已将全部军队调集至城外。
如果南诏国选择不在城内固守,而是决意在城外进行野战。
那么这几乎可以断定,他们已与吐蕃国取得了联系。
并且吐蕃国的军队必然已逼近南诏国的大和城。
只待大唐军队与南诏国军队正面交锋时,从后方突袭大唐军队。
因此,原本按照常规行军速度,仅需两天多的路程。
在杨昢的精心安排下,大军走走停停。
既保证了士兵们有足够的体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又时刻警惕着周边的动静。
如此谨慎行事,大军足足用了四天时间,才终于抵达距离大和城仅十里的地方。
此地位于洱海的西侧,地势平坦开阔,宛如一块天然的大操场。
且水草丰茂,足以让战马养得膘肥体壮。
这样的地形虽然极利于大军交战。
但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开战,战况将异常激烈,危险重重。
杨昢当机立断,立即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
士兵们迅速响应,有条不紊地搭建营帐、构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