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南诏、吐蕃国军队(第2页)

 并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以防偷袭,如设置暗哨、挖掘陷阱、布置绊马索等。 

 这个距离的选择,无疑是一场极大的冒险。 

 因为已经十分接近南诏国的都城大和城,对方随时可能发动突袭。 

 然而,杨昢胸有成竹,他深知南诏国不会主动出击。 

 因此才敢如此大胆地将大军驻扎在如此近的距离。 

 不久之后,探子们纷纷归来,急忙向杨昢汇报他们所探知的情况。 

 经确认,南诏国的八万大军已在大和城城外严阵以待。 

 摆开了决战的架势,仿佛正翘首期盼着大唐军队的到来。 

 此外,探子们还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 

 在大和城侧后方二十多里的地方。 

 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从外面极难察觉其中的秘密。 

 而就在这片隐秘的森林中,竟然隐藏着五万吐蕃国军队。 

 不仅如此,吐蕃国为了保密,派出了大量探子小队。 

 散布在周边各个角落,警惕性极高。 

 一旦发现大唐的探子,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追杀,手段极其残忍。 

 显然是不想让大唐军队发现他们的踪迹。 

 通常情况下,大唐军队的探子确实很难发现吐蕃国的隐藏之处。 

 因为他们隐藏得极为隐秘,防备又极为森严。 

 在历史上,大唐军队就曾因此吃过大亏。 

 在与南诏军队激战时,由于对吐蕃国军队的动向一无所知。 

 结果吐蕃国军队突然从后方杀出,给了大唐军队一个措手不及。 

 瞬间扭转了战局,使大唐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如今杨昢能提前洞悉吐蕃国军队的情况,这完全归功于他的智谋与策略。 

 在率领大军从成都向南诏进军的途中。 

 南诏国曾派出大量军情探子,意图刺探大唐军队的情报。 

 杨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成功捕获了两名南诏探子。 

 他运用各种巧妙的手段,或动之以情,或诱之以利。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使这两名探子心悦诚服,甘愿背叛南诏国,认杨昢为主公。 

 随后,杨昢将这两名探子放回,并为他们布置了新的任务。 

 秘密搜集南诏与吐蕃的情报。 

 南诏国对此毫无察觉,仍以为这两名探子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