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国际大抢救”


 第6章 “国际大抢救”

 1992年4月24日,郑和舰编队抵达磅逊港的第二天。

 上午8:00,柬方引水员乘小艇分别登上郑和舰和南运“831”舰,按国际惯例指挥引导舰船进港。

 先期到达柬埔寨的中国工程兵大队最高指挥官李金勇中校也随小艇登上郑和舰和南运“831”舰,看望他的部队,看望重逢的战友。4月份,正是柬埔寨的旱季,气候十分炎热。短短几天,临近赤道的炽热阳光,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这位高大的山东汉子晒黑了许多。要不是穿着中国服装,几乎与柬埔寨当地老百姓没有多大的差别了。

 370名中国蓝盔官兵甲板列队,面对着在码头上迎候的中国驻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傅学章和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简称联柬机构)官员们,面对着饱受战火蹂躏的吴哥大地,面对着企盼和平已久的柬埔寨人民,齐刷刷地举起手臂,致以庄严肃穆的军礼。

 几个世纪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把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给东南亚各国人民。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船队又延伸其足迹,给柬埔寨人民送来一批戎装使者。两代使者履行着共同的使命——和平与友谊。

 磅逊港码头,中国工程兵大队的官兵们全然不像是经过100个小时的海上颠波,似乎没有一点倦意。个个精神抖擞,英姿勃勃,以严整的军容丶饱满的精神丶宏亮的声音,接受中国驻柬代表处傅学章代表的亲切问候和检阅。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了世界和平!”

 作为一名中国高级外交官,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第一次检阅来自祖国的第一支蓝盔部队,傅学章代表显得非常激动。他说:

 “你们是佩带着联合国徽章走出中国大门的第一军;你们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人类的和平,将在联柬机构总部的统一指挥下,为柬埔寨的和平与重建作出贡献。全世界人民看望着你们,祖国人民期待着你们。”

 蓝盔官兵们群情振奋,斗志昂扬。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工程兵大队官兵开始了紧张的装备卸载。“赤峰口”号万吨巨轮敞开它巨大的钢铁肚皮,中国最先进的工程装备从它的的钢铁滑道上开出船舱。各种汽车丶推土机丶装载机丶平路机丶挖掘机丶压路机,还有中国军队最新研制的净水车丶路面器材车丶淋浴车丶手术车丶野战炊事车,以及新装备的79式舟车从船舱里徐徐开出,停在磅逊港码头上。货船的凌空吊车,将一箱箱装满工程装备零配件丶各类物资丶食物丶药品等集装箱全部吊放在码头上。

 4月的柬埔寨,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地面温度高达50c以上。这对於刚从带有空调的军舰上走下来的官兵,无异於走进了“蒸笼”里。但就是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条件下,“赤峰口”号上装备物资的卸载工作一直持续到4月25日傍晚。惊人的速度,使联合国的官员感到惊讶!赞叹!赞叹的不仅是中国军人的惊人速度,还有中国军队的先进装备。

 根据联柬任务的需要,这支部队携带各种机械丶车辆116台,其中大型工程机械36部,各种车辆80多台,各种物资135个集装箱约500吨。这些中国军队工程兵装备物资,是从全国12个省市丶10多个仓库丶20多家工厂和单位在一个月内紧急调拨的。当时,装备物资,特急特办!军代表手持□□签批的红字“特急件”——“批准中国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覆印件,各工厂丶仓库一律绿灯,紧急特办,保证了赴柬工程兵大队的按期成行。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晚餐后的中国蓝盔官兵走出码头,一览异国风情。无论他们走到哪里,负责警戒的柬埔寨军人,都向佩戴联合国臂章的中国军人致以军礼,热情的柬埔寨人都向负有和平使命的异国军人致以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