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船上教徒,善恶价值(第3页)

太渊抚掌大笑:“善!见解独到!”

笑罢,太渊又将目光转向林平之,问道:“那么,平之,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林平之略作思索,条理清晰地回答道:“若单从道德层面评判,子贡的行为无疑比子路更为高尚,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但从大局影响来看,子路接受酬谢的举动,却有着更为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这也正是孔夫子所期望的。”

“子贡擅长经商,在孔夫子众多弟子中,堪称首富。”

“可世间大多数人,既没有子贡那般高尚的修养,也没有他雄厚的财富,根本无力效仿子贡的义举。长此以往,他们很可能因自觉无法达到子贡的道德高度,索性放弃行善。”

”然而,若适当降低道德门槛,宽容并鼓励、保护那些‘拿人钱财’的义举,让行善之人名利双收,虽说无法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但至少能感召相当一部分人投身于行善积德之事。”

太渊对两人的回答极为满意。

他暗自思忖,这两个徒儿年纪尚轻,未满弱冠,却已能跳出自身局限,以超越常人的眼光洞察世事,思想日渐成熟,实在难能可贵。

太渊最后说道:“子贡助人而不求回报等于申明——行善后,接受奖赏的行为是不高尚的行为。”

“但做好事得不到好报,和做坏事得不到惩罚的结果,都是助纣为虐,是对善行的践踏,是以高尚的名义封杀善行善念。”

“所以孔夫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佛经里也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如今世道,人心叵测,有些人肆意曲解经典,不知从何时起,竟盛行起‘大恩不言谢,深恩几于仇’这般扭曲的处世观念,实在令人叹息……”

绯村剑心若有所思,接话道:“难怪师父每次出手救人,无论对象是贫是富,都会收取诊金,原来是不想让人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

太渊点头:“普通百姓可以象征性收个一两文钱,富商豪强就收个几十上百两,但绝不能无偿。为师一旦无偿了,其他郎中就会受到一些人的风言风语,那么为师无意中就会给他们带来麻烦,这不是我的意愿。”

林平之俏皮一笑,插科打诨道:“嘿,师父要是选择无偿,那咱们可坐不上这艘漂亮的云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