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革命无处安放的三心二意

第八章 三军锻魂(第2页)

任红昌本想反驳后来眼珠子一转心想:“这不是自己的亲兵吗?自己的兵不但要学文还要习武。”道:“谢谢大侠。我一定好好的教她们。”

秋日的阳光洒在校场上,吴笛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正在操练的步兵方阵。高顺站在他身旁,不时发出简短的指令。

\"一!\"高顺的声音沉稳有力。

前排的盾兵齐刷刷举起盾牌,长枪兵迅速将长枪从盾牌缝隙中斜刺而出,弓弩手蹲在中央,弩箭对准前方。整个阵型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

吴笛满意地点点头:\"三才阵的配合已经初见成效,但对抗匈奴骑兵还远远不够。\"

高顺皱眉道:\"匈奴骑兵来去如风,我们的士兵必须做到心如铁石,枪如磐石。\"

\"正是如此。\"吴笛转身面对高顺,\"所以我有个想法——让我们的军队帮助周边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高顺明显愣了一下:\"军队的职责是作战,不是做苦力。\"

吴笛笑了笑,指向远处正在收割的农民:\"你看那些百姓,他们供养着我们的军队。若军队只顾训练,不问民间疾苦,久而久之,军民离心,何以立国?\"

高顺沉默片刻:\"大人所言极是,但将士们恐怕难以理解。\"

\"所以需要实践来证明。\"吴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明日开始,每日抽出一支小队,帮助周边村落修缮房屋、收割庄稼。\"

高顺虽然仍有疑虑,但看到吴笛的决心,只得点头应下。

次日清晨,一支由二十名士兵组成的小队在校场集合。吴笛亲自带队,前往最近的李家村。

路上,士兵们窃窃私语。

\"我们可是精锐步兵,怎么干起泥瓦匠的活了?\"

\"听说这是吴大人的新规矩...\"

\"嘘,小声点,吴大人过来了。\"

吴笛装作没听见,走到队伍前方:\"诸位,今日我们去李家村帮助修缮房屋。记住,你们手中的武器是为了保护这些百姓而存在的,今日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履行你们的职责。\"

李家村坐落在山脚下,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坡上。秋收刚过,村民们正忙着准备过冬。见到军队到来,村民们先是惊慌,随后在村长带领下谨慎地迎了上来。

吴笛扶住老人:\"老丈不必多礼。我们是来帮忙的。听说村中有几户房屋需要修缮?\"

老村长惊讶地睁大眼睛:\"这...这如何使得...\"

\"大人,不知...\"老村长颤巍巍地行礼。

\"军民本是一家。\"吴笛笑道,转身对士兵们下令,\"分三组,一组负责屋顶,一组负责墙壁,一组帮助搬运材料。\"

士兵们虽然不情愿,但军令如山,只得行动起来。吴笛亲自挽起袖子,和士兵们一起干活。起初,村民们站在远处观望,不敢靠近。但随着时间推移,看到军队真的在认真帮忙,几个胆大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进来。

一名叫王大的士兵正费力地搬运木材,一个瘦小的男孩怯生生地走过来:\"军爷,我...我能帮忙吗?\"

王大本想拒绝,但看到男孩期待的眼神,叹了口气:\"行吧,你帮我扶这头。\"

两人合作搬运木材,男孩兴奋地问个不停:\"军爷,你们的盔甲重吗?打仗是什么感觉?匈奴人真的那么可怕吗?\"

王大起初只是敷衍应答,但随着交谈深入,他发现自己竟然在向男孩解释军队如何保护他们免受匈奴侵害。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在他心中升起。

傍晚时分,当士兵们准备返回军营时,村民们自发地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和自家酿的米酒。老村长拉着吴笛的手,老泪纵横:\"大人,老汉活了六十多年,第一次见到官军帮百姓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