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军锻魂(第3页)
回营路上,士兵们的态度明显有了变化。他们谈论着今天帮助的那户人家,那个总问问题的小男孩,还有老村长颤抖的感谢。
\"其实...感觉还不错。\"一个士兵小声说。
\"是啊,比整天在校场操练有意思多了。\"
\"那家老太太非塞给我两个鸡蛋...\"
\"你们看到那个小男孩看我们的眼神了吗?就像看英雄一样...\"
吴笛走在队伍后面,听着士兵们的交谈,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种做法。当晚的军事会议上,吕布第一个拍案而起。
\"荒谬!\"他怒视吴笛,\"军队是用来打仗的,不是给百姓当苦力的!你这样会毁了军队的战斗力!\"
张辽也皱眉道:\"吴大人,士兵们的训练时间本就紧张,再分出精力做这些...\"
高顺保持沉默,但表情显示他也有疑虑。
吴笛环视众人:\"诸位可知道,为何我军每次出征,后勤补给总是困难重重?\"
众人一愣。
\"因为百姓不信任我们。\"吴笛声音平静却有力,\"他们害怕军队如同害怕匈奴人。没有百姓支持,我们就是无根之萍。\"
吕布冷笑:\"百姓不过是草芥,军队才是根本!\"
\"错了。\"吴笛直视吕布,\"百姓是土壤,军队是长在上面的树。没有肥沃的土壤,再强壮的树也会枯萎。\"
会议不欢而散。但吴笛坚持己见,继续推行他的\"军民同耕\"计划。
一个月后,变化开始显现。当一支巡逻队在野外训练时遭遇暴雨,附近的村民主动邀请他们进屋避雨;当军队需要征调民夫运输粮草时,报名的人数远超预期;甚至有年轻人主动来到军营,希望加入军队\"保家卫国\"。
最令人意外的是在一次对抗演习中。张辽率领的骑兵队奉命\"袭击\"一个村庄,模拟匈奴人的劫掠。按照计划,村民应该四散逃跑,由埋伏的步兵进行反击。然而当骑兵冲入村庄时,村民们没有逃跑,而是拿起农具,与埋伏的士兵一起\"抵抗\"。
演习结束后,张辽找到吴笛,神情复杂:\"大人,您是对的。那些村民...他们真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我们当成了保护者。\"
吴笛拍拍他的肩膀:\"记住,文远,最强的堡垒不是高墙深壕,而是民心所向。\"
与此同时,在州牧府的后院,任红昌正带着十几个女孩读书认字。这些女孩大多是被世家抛弃的丫鬟奴婢,现在她们围坐在一起,跟着任红昌朗读:\"军为民,民养军,军民一心,其利断金...\"
一个怯生生的声音问道:\"红昌姐姐,我们女子也能参军吗?\"
任红昌眼睛一亮:\"当然可以!吴大侠说过,保家卫国不分男女。等你们再大些,我就去求他组建一支女兵营!\"
女孩们兴奋地叽叽喳喳起来,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深秋的一天,吴笛召集所有将领,宣布了一个决定:\"从今日起,每月初一、十五为'军民同耕日',全军除必要警戒外,都要参与帮助百姓劳作。\"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没有人反对。连吕布也只是哼了一声,没有提出异议。
当第一场冬雪落下时,并州大地上流传着一个新的说法:并州军不仅是保卫者,更是建设者。而在军营中,士兵们开始真正理解了他们手中武器的意义——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保护身后那些信任他们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