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革命无处安放的三心二意
第四十九章 分田分牧
刘能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院子,他的目光落在莎雅母亲的面庞上,仔细端详着她的脸色。经过一番观察,刘能微微颔首,表示满意,说道:“大婶,您的脸色确实比之前红润了一些,但俗话说得好,病去如抽丝啊,还需要静心调养才行。今天我要去查看一下田地和牧场,这一路可不近呢,而且路途颠簸,恐怕会让您感到劳累不堪。所以,大婶您就别跟着去了,还是安心在家歇息吧。”
接着,刘能将目光转向阿达木,他的语气变得既务实又充满关切:“大叔,家里总得留个可靠的人照看才行啊。您得烧点热水,确保大婶能按时服药。要是万一有个什么突发状况,也能有人及时照应或者赶紧来给我报个信。”
阿达木听了刘能的话,连忙点头应道:“长官您考虑得真是周到啊!”然后,他回过头看了看站在一旁的三个孩子,目光最终停留在小三身上,接着说道:“小三啊,你就留在家里照顾你阿妈吧。地里的那些活,有阿爸、你姐姐还有二哥他们呢,你不用担心。”
小三懂事地“嗯”了一声,虽然不能立刻去看那传说中的良田和牧场有些遗憾,但照顾母亲的责任更重要。
莎雅母亲也温声道:“放心吧,我没事了,有小三在就行。你们快去快回,别耽误了刘长官的正事。”
刘能摆摆手:“无妨,这就是我的正事。看到各家各户安顿好,顺利生产,我们这西域都护府才算没白立。既然安排好了,那我们就出发?先看田,再看牧场,最后回都护府领物资。”
“好!好!” 阿达木激动地搓着手,对莎雅和小二(家里的次子,一个手脚麻利的半大少年)喊道,“快,拿上水囊,我们跟刘校尉走!”
四人出了门,行走在敦煌城的街巷中。清晨的敦煌已然忙碌起来,有汉民牵着驮货的骆驼商队走过,有羌人妇女提着陶罐去井边打水,也有刚刚分配了房屋、和田地的各族百姓,脸上带着与阿达木相似的、混合着憧憬与急切的神情,相互打着招呼,讨论着各自的田亩和种子。
刘能一边走,一边熟络地给阿达木介绍着:“瞧见没,这边一排院子住的都是上月从车师迁来的,那边是伊吾卢来的……吴州牧说了,到了敦煌,就是敦煌人,不分彼此,都是自家人。以后耕作上、放牧上有什么不懂的,邻里之间多问问,大多都是熟手。”
阿达木听着,看着这勃勃生机,心中那份归属感愈发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