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分田分牧(第2页)
穿过几条街,视野豁然开朗。眼前是大片平整肥沃的土地,被一道道引水渠分割得整整齐齐,阡陌交通,一望无际。许多田地里已经有了人影,有人在弯腰查看墒情,有人已经开始尝试翻地。
刘能带着他们沿着田埂走了一段,停在一片明显刚刚划分好、地头插着一块崭新木牌的土地前。木牌上用墨笔清晰地写着“捌拾捌”。
“就是这儿了!” 刘能拍了拍木牌,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大叔,你看,这就是分给你家的三十亩良田。靠近水渠,取水方便。这地之前是本地一个欺行霸市、囤积居奇的大豪强的,肥得很!吴州牧带我们抄了他的家,这地就分给了像你们这样需要安身立命的百姓。”
阿达木颤抖着蹲下身,抓起一把深褐色的泥土,放在鼻尖深深一嗅,那是生命和希望的味道。泥土在他粗糙的手指间滑落,他眼中再次盈满了水光:“好地……真是好地啊……这、这能打多少粮食啊……”
莎雅和小二也兴奋地在地头跑来跑去,用手丈量着,想象着这里长出金黄麦穗的景象。
“只要肯下力气,风调雨顺,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交了粮税还能有余钱扯几尺新布呢!” 刘能笑道,“走吧,再看看你们的牧场去,在城外,还得走一段。”
出了敦煌城西门,又是一番景象。辽阔的戈壁滩延伸向远方的雪山,空气变得更为凛冽干燥,但天地也更加壮阔。
走了约莫小半个时辰,一片被精心规划过的草场出现在眼前。与周围天然的荒漠草甸不同,这片草场显然经过人工培育,绿意更加浓郁旺盛。
草场边界,用结实的麻绳缠绕在打入地下的木桩上,清晰地标示出范围。同样,在一个入口处,立着写有“88”号的木牌。最令人惊喜的是,草场上已然生长着大片茂盛的紫苜蓿,在阳光下泛着紫色的花浪和浓郁的青草香气。这是极好的饲料,对于牧民来说,无异于看到了牛羊膘肥体壮的未来。
“这……这苜蓿……” 阿达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刘能解释道:“州牧府早有准备,知道迁来的百姓多有擅长牧猎者,提前就派人种下了这些耐旱肥地的苜蓿。就是怕大家初来乍到,牲畜没吃的。这下好了,你的牛羊一来就有现成的上好口粮。”
阿达木望着这片广阔的、属于自家的牧场,再回想城里的青砖院子和三十亩良田,只觉得像做梦一样。他喃喃道:“这恩情……这恩情真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