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胡唯中的建议(第3页)

 期间工作量巨大。 

 大量优秀的技术人员应运而生,从实践中学习,再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胡唯中,易中海等人便是其中的优秀钳工代表。 

 陈建业听着胡唯中说起各条生产线的历史,也有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 

 历史书上可能就十多个字,落

在生活中,却是很多人厚重的一生。 

 “设备零零散散的修整,持续了将近十年,近些年倒是少了很多。” 

 “主要是设备运行稳定,人员也稳定,不需要做太大的优化。” 

 “有没有问题呢,肯定是有的,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并且解决。” 

 胡唯中说道。 

 “胡工,不是我畏难,我在想这么大的车间,我一个人怎么跑的过来?” 

 陈建业恳切提问。 

 “哈哈,你一个人跑断腿也不行啊。” 

 “我建议你和莫主任商量一下,每天参加车间的早会和晚会,那些领导会反馈每天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情况。” 

 “你着重听一下生产难题,然后找相应的领导了解情况,这样比你自己收集信息更快捷。” 

 胡唯中提点。 

 “胡工,你给的建议太有用了。” 

 陈建业大喜。 

 他想到很多,集体的力量肯定比个人要强。 

 收集信息可以让莫主任帮忙,解决问题也可以让莫主任帮忙嘛。 

 倒不是要莫主任撸起袖子帮他焊接,而是让莫主任给他调动其他技术好手的权力。 

 一个人想要做出比较大的优化项目,力有未逮。 

 如果能够集合钳工,焊工,电工,磨修工,锻工等等技术能手,任何难题都难不倒他们。 

 “领导的支持非常重要,搞好技术是一方面,同时也要搞好人际关系。”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有技术,不把领导放在眼里,有技术的人多了去了,咱们这块地方,从来不缺技术能手。” 

 胡唯中觉得陈建业确实不错,又忍不住提点一句。 

 主要是陈建业老管他叫胡工,叫的胡唯中心里贼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