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给我搜!(第2页)
只见一个黑影从墙外跳了进来,落地时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声响。明远和苏羽立刻冲了上去,将那人按住。
“别动手,是自己人!” 那人急忙喊道。
明远和苏羽一愣,松开了手。那人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说道:“我是钟太傅派来的,有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们。”
陈先生走了过来,打量着那人:“你有什么凭证?”
那人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陈先生:“这是钟太傅给你们的信,你们一看便知。”
陈先生接过信,借着油灯的光看了起来。信中说,京城那边的学舍被官兵发现了,损失惨重,钟太傅让他们一定要多加小心,还说会派人来支援他们。
看完信,陈先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有了钟太傅的支援,我们一定能坚持下去。”
那人又说道:“钟太傅还说,让你们如果遇到危险,就往东边的山林里撤,那里有我们的人接应。!微¢趣′暁!说^ ·勉,肺+阅·毒?”
陈先生点点头:“我们知道了。谢谢你特地跑一趟。”
那人说道:“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得赶紧回去复命了,以免引起别人的怀疑。” 说完,便又从墙上跳了出去,消失在夜色中。
看着那人离去的背影,苏羽感慨道:“真是太好了,没想到钟太傅还惦记着我们。”
明远也说道:“是啊,这下我们就更有信心了。星火虽微,可燎原。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这火种传下去。”
陈先生把信收好,对大家说:“好了,我们继续上课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孩子们又重新坐好,认真地听着陈先生讲课。油灯的光芒在他们脸上跳动,映出了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舍的生活虽然依旧充满了危险,但大家却过得越来越充实。孩子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懂得的道理也越来越多。他们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而是成为了一个个有理想、有信念的少年。
新刻的 “笃行” 木牌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坚守。门楣上的 “守拙” 木牌也依旧清晰,提醒着他们要保持本心。守拙以清心,笃行以致远,这两句话己经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一天,苏羽在山上砍柴时,发现了一处隐蔽的山洞。他觉得这个山洞是个不错的藏身之处,便赶紧回去告诉了陈先生。陈先生听后,非常高兴,带着大家去看了那个山洞。
山洞很大,里面很干燥,而且洞口被茂密的灌木丛遮挡着,很难被发现。陈先生说道:“这个山洞真是个好地方,我们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书籍和物资藏在这里,万一学舍被官兵发现了,我们也有个退路。”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把一些珍贵的书籍、笔墨、粮食等东西搬到了山洞里。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
们还在洞口做了一些伪装。
做完这些,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苏羽看着山洞里的东西,说道:“有了这个地方,我们就更安全了。就算学舍被查抄,我们也能继续办学。”
明远点点头:“是啊,这就像是我们的一个秘密基地。只要这个基地还在,我们的火种就不会熄灭。”
陈先生望着洞外的山林,感慨道:“这山林真是个好地方,它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庇护,还能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相信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春天。山上的积雪融化了,溪水潺潺流淌,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学舍里的孩子们也像这春天的草木一样,茁壮成长。
一天,陈先生收到了钟太傅的另一封信,信中说,他们己经联系上了更多的人,准备在各地开展办学活动,让知识的火种传遍天下。钟太傅还说,希望他们能继续坚守在这里,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
看完信,陈先生把大家召集起来,说道:“钟太傅的信,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要更加小心谨慎,不能出任何差错。”
苏羽说道:“我们一定会坚守在这里,不辜负钟太傅的期望。我们会把更多的孩子招进来,让他们学到知识,成为有用之才。”
明远也说道:“是啊,我们还要把这里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地方的学舍,让大家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的火种才能更快地燎原。”
阿禾笑着说:“那我们以后要更加努力了。我会多做些好吃的,让大家有更多的力气办学。”
孩子们也纷纷表示,他们会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看着大家充满信心的样子,陈先生欣慰地笑了。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他们的事业一定能够成功。
夜色渐深,学舍里的灯火依旧明亮。新刻的 “笃行” 木牌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与 “守拙” 木牌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希望的故事。檐角的水滴落在地上,发出叮咚的声响,像是在为这美好的未来伴奏。
月光穿过窗棂,洒在孩子们熟睡的脸上,也洒在陈先生、明远、苏羽和阿禾忙碌的身影上。他们知道,虽然前路依旧坎坷,但只要心中的火种不灭,他们就会一首走下去,首到那燎原的大火照亮整个天下。
随着学舍的声名逐渐远扬,周边地区的学子听闻这里有与众不同的教学,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小小的学舍变得热闹非凡,原本空旷的院子时常挤满了前来求学的孩子,他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那神情像极了当初第一批踏入这里的学生。陈先生、明远、苏羽和阿禾看着这场景,既欣喜又感到压力倍增。欣喜的是他们的努力有了成果,吸引了更多孩子追求知识;压力则在于要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
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他们决定扩建学舍。然而,扩建谈何容易,资金的短缺成为首要难题。陈先生整日为此事奔波,拜访当地的乡绅富户,向他们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得到资助。明远则和苏羽一起规划扩建的蓝图,他们在纸上反复勾勒,思考着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下,打造出更宽敞、更适宜学习的空间。阿禾也没闲着,她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还在学舍里开设了一些简单的手工课程,带着学生们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拿去售卖,试图凑集一部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