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愿岁岁朝贡(第3页)

 “多谢孟德美意。” 刘备弯腰拾起地上的斗笠,竹篾上还凝着未化的雪粒,“只是自家的田,还是自家耕着踏实。” 

 徐庶送他们至门口时,檐角的冰棱正巧坠下,在石阶上摔成细碎的冰晶。曹操回头望了眼茅屋的木窗,郭嘉的鼾声正随着风飘出来,混着麦秸秆燃烧的气息,竟有种奇异的安稳。“奉孝醒了,便让他在此歇息吧。” 徐庶拢了拢衣襟,“我去看看西厢房的药炉,昨日炖的当归该好了。” 

 刘备踏着残雪往南走,靴底碾过冰壳的脆响里,总觉得袖中那粒谷种在发烫。他想起徐州城外被战火焚毁的良田,想起流民捧着焦黑麦穗时绝望的眼神,忽然加快了脚步。街角的酒肆己经开了门,掌柜正用布巾擦拭着结霜的柜台,见他经过,忙笑着招呼:“刘皇叔要不要来碗热酒?刚温好的。” 

 “不了,” 刘备从怀中摸出两枚铜钱放在窗台,“给我来两个炊饼。” 油纸包着的饼还带着余温,他边走边掰了半块塞进嘴里,麦香混着芝麻的醇厚在舌尖散开,竟与昨夜徐庶烤的麦饼味道有几分相似。 

 转过街角时,他看见两个孩童正用树枝在雪地上画麦田,其中一个梳总角的男孩忽然抬头:“阿叔,你说明年的麦子能长到屋檐高吗?” 刘备蹲下身,将剩下的半块炊饼分给他们,“只要好好侍弄,别说屋檐高,长到云彩里也说不定。” 

 曹操回到相府时,荀彧正站在廊下看新送来的各地农报。见他进来,忙将一卷竹简递上:“冀州传来消息,去年冬小麦的长势比往年好三成。” 曹操接过竹简,指尖抚过 “屯田” 二字,忽然想起茅屋中那粒谷种,“文若可知,颍川的新麦种何时能送抵各州?” 

 “按行程,下月便可。” 荀彧看着他鬓角未化的雪沫,“相爷今早是去了徐元首那里?” 曹操点头,将郭嘉在茅屋酣睡的事说了,荀彧闻言轻笑:“奉孝定是又缠着元首讨新麦了。” 

 正说着,许褚大步进来,怀里还抱着个陶罐:“相爷,这是方才从徐先生那里取来的,说是新酿的麦酒。” 曹操揭开陶盖,醇厚的酒

香立刻漫了开来,竟与三年前郭嘉酿的那坛有七分相似。他舀出一碗递给荀彧,“尝尝,这味道倒有几分天下太平的意思。” 

 三日后,郭嘉才从宿醉中醒来,发现枕边放着一碟炒麦粒。他抓起一把塞进嘴里,忽然想起茅屋中的谷种,忙翻找衣襟,却见那粒谷种己被细心地用红绸裹着,放在床头的木盒里。窗外传来车马声,他探头去看,见曹操正指挥仆役往马车上装农具,不由得喊道:“孟德这是要去耕猎?” 

 曹操抬头笑道:“带你去看个好东西。” 郭嘉披了件厚氅追出来,见马车上除了农具,还有十几个缠着绑腿的农人,每人手里都捧着一小袋谷种。“这些是从颍川选来的农匠,” 曹操拍了拍他的肩,“今日带他们去城外的试验田,看看你那粒谷种能不能长出不一样的麦子。” 

 马车碾过融雪的土路,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郭嘉忽然想起昨夜的梦,梦里他站在无边无际的麦田里,麦穗高得能没过头顶,曹操和刘备正坐在田埂上比谁摘的麦穗多,徐庶则在一旁笑着酿酒。他低头摸了摸怀里的红绸包,忽然觉得那粒谷种像是有了生命,在掌心微微发烫。 

 刘备回到住处时,关羽正坐在堂屋擦拭青龙偃月刀,刀身映出他沉思的面容。见他进来,起身问道:“大哥今早去见了曹操?” 刘备将袖中的谷种取出,放在桌上的青瓷碗里,“不仅见了孟德,还得了个好东西。” 

 张飞从后院扛着锄头进来,见那粒谷种,粗声问道:“这便是徐先生给的麦种?” 刘备点头,将茅屋中三人对弈的情形说了,张飞听完一拍大腿:“大哥说得是!咱这双手,握得枪矛,也握得锄头!” 

 “翼德说得是。” 关羽用布巾擦净刀身,“只是徐州的田地还等着咱们回去耕种,那些流离的百姓也该有个归宿。” 刘备望着窗外渐融的积雪,忽然起身:“备些干粮,咱们去趟南阳。听说那里有位擅长农耕的隐士,或许能讨些新法子。” 

 徐庶在茅屋收拾茶具时,发现曹操落下了一枚玉佩,玉上刻着 “国之桢干” 西个字。他将玉佩收好,转身去看西厢房的药罐,当归的药香混着麦秸秆的气息漫了满室。墙角的麻袋里,新收的谷种正安静地躺着,每一粒都饱满得像是藏着整个春天。 

 傍晚时分,郭嘉带着一身泥土回来,进门就嚷嚷:“元首快来看!那粒谷种竟发了芽!” 徐庶跟着他到后院,见雪地里辟出的一小块暖棚里,一株嫩绿的麦芽正顶着薄雪,倔强地舒展着叶片。郭嘉蹲在棚边,手指小心翼翼地拂去叶上的雪粒,“你说奇不奇?明明还没到惊蛰,它竟肯醒过来。” 

 徐庶望着那抹新绿,忽然想起十年前在荆州,他曾见一位老农在寒冬里育秧,当时不解,老农却说:“麦子和人一样,你待它上心,它便肯为你早醒。” 郭嘉闻言拍腿:“这话在理!明日我便让孟德把各州的农官都叫来,学学这法子。” 

 夜里,徐庶在灯下整理农书,忽然听到院外传来马蹄声。他开门见是赵云,忙侧身让他进来:“子龙深夜前来,可是有要事?” 赵云解下披风,上面还沾着塞外的雪粒:“主公让我来取新麦种,说是幽州的流民己经开始垦荒了。” 

 徐庶从麻袋里舀出一斗谷种,用布包好递给他:“告诉玄德公,这麦种耐寒,只需在土里埋三寸,开春便能发芽。” 赵云接过布包,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昨日在邺城见到奉孝,他正带着农匠改良水车,说是要让冀州的旱田都能浇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