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先生星星语话
		第32章 飞行员们!(上)
				
				
				
			
			
			叶飞扬与高航坐在一群大学者和专家中间,心里不由得泛起阵阵拘束。
 二人从昆明巫家坝航校毕业后,经林冰介绍,加入了这家私营航空公司。
 刚入职,
 公司便派他们去晋城修建机场。
 待机场正式落成,公司随即落实了购机计划,从法国购入五架高德隆Ciii型飞机。
 盼此已久的两人终于得偿所愿,驾机翱翔于蓝天,同时也肩负起为公司培养飞行员的重任。
 可没过多久,
 公司提出了自行研制飞机的计划。
 叶飞扬与高航随即转任调查员,核心任务便是寻访昔日航校同学,摸清他们心中最理想的飞机该是什么模样。
 叶飞扬和高航带着纸笔,踏上了寻访散落在滇中各地老同学的路。
 推开同窗张汝汉租住的小木屋时,对方刚检修完一架老旧的教练机,满手油污地搓着掌心:
 “理想的飞机?首先得皮实!你看这巫家坝的风,开春就没停过,跑道边全是碎石子,起落架脆一点都得散架。”
 “还有云南机场的云雾说来就来,木质机身的蒙布可不能再用经不住潮气的料子,不然用不了三月就得糟烂。”
 到曲靖见到负责运输的李怀民时,他正对着一堆待运的药品发愁。
 “咱跑航线的,最盼着载重量能大点。现在这架包格汉飞机,装俩飞行员后装一吨不到就满了,遇到急着运的大洋、货币等活儿,只能一趟趟倒腾,太耽误事!”
 他指着窗外的山峦补充,
 “而且航程得够,从昆明出去,好些航程想找个备降的地方都难,要是油箱能再大些,也不用总悬着心算油量。”
 在航校当教官的朝鲜人权基玉与李英茂,则更看重操控性:
 “现在教学生用的老飞机,舵面沉得很,新手根本掰不动。要是新飞机能把操纵杆调得轻快点,视野再开阔些——你看那高德隆的座舱,挡风玻璃小得像猫眼睛,起飞时都得伸脖子瞅跑道——能少出多少危险。”
 两人把这些话密密麻麻记在本子上,从滇东的平坝到滇西的峡谷,听了几十位同学的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