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飞行员们!(上)(第2页)
 最后汇总时才发现,大家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花哨的机型。
 而是一架能扛住云南的风、爬得过云南的山、装得下急需的货,还能让飞行员飞得踏实、修得省心的“实在家伙”。
 主持会议的郭义,
 在听完叶飞扬与高航的汇报后,缓缓站起身,脸上带着沉稳的笑意。
 “感谢两位飞行员同志,把一线同仁们对飞机的真实需求讲得这么透彻。”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
 “飞行员们想要一架‘实在家伙’,那咱们工业人,就给他们一个响亮的回答!”
 “阳宗海的电解铝厂,年产可达五千吨。等配套火电站的第二台机组投产,我们就能稳定产出合格的电解铝——这可是当初和德国人订立合同时,明确的强制要求。”
 郭义话锋一顿,又抛出一个关键消息,
 “另外,戴姆勒.奔驰公司的f—2航空发动机生产技术转让也已敲定,眼下就等着那台万吨水压机到位,咱们就能启动生产。”
 最后,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笃定:“所以,在一九三零年前后,为航空部门造出一型全金属、大航程的战斗机,完全有可能实现!”
 郭义的话音刚落,会场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但他随即抬手,
 轻轻示意众人安静。
 “大家先别急着鼓掌,”
 郭义的声音透过掌声的余韵传来,
 “我们今天能有这样清晰的规划、能有底气许下这样的承诺,绝非凭空而来。这背后,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发展,一直有一位卓越的大师在掌舵领航——是他为我们规避了无数工业建设中的暗礁与陷阱,才让我们少走了太多弯路。”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会场一角,语气满是敬意:“现在,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苏俊先生上台讲话!”
 话音落,
 郭义迈步走向苏俊身边,做出了邀请的手势。
 走上讲台的苏俊,
 抬手示意,会场的掌声渐渐平息。
 他脸上带着一贯亲和的笑容,开口说道:“首先,谢谢大家的这份热情。但今天,更该被感谢的不是我,而是在场内外、在我们身后支撑着这一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