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暗流和裂痕(第2页)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许阳立刻记下了这个名字——张违,原办案骨干之一。

 机会在一个傍晚出现。许阳借口需要熟悉当地局里的档案系统查询一些公开信息,由市局安排了一名普通民警陪同前往市局大楼。利用陪同民警临时被叫走的几分钟空隙,许阳“恰好”在走廊遇到了正准备下班的张违

 许阳没有表明督导组身份,只是装作外地来交流的同行,递了根烟,闲聊起来。起初张违十分警惕,言语敷衍。但许阳刻意将话题引向基层办案的辛苦和压力,提到蓉城也曾有类似“意外”结案后又被翻出疑点的案子,感慨办案人员有时也很无奈。

 或许是许阳平和的态度卸下了他的心防,或许是积压已久的情绪需要宣泄,张违在烟雾缭绕中,眼神挣扎了片刻,最终压低声音,快速说了一句:“刘小斌那个案子……现场最先到的兄弟,好像提到过死者手机不见了,但最终卷宗里没体现。还有……王局当时很关心进展,亲自过问了好几次。”说完,他脸上的表情似乎是有些后悔自己多嘴,立刻掐灭烟头,朝着许阳颔首示意以后便匆匆离开了东坡市局。

 手机失踪?局领导频繁过问? 这两个信息像闪电一样划过许阳脑海。卷宗里完全没有手机去向的记录,这极不合常理!而王副局长的“关心”,更是意味深长。 当晚,督导组内部会议上,许阳便汇报了这一发现。

 “手机是关键物证,莫名缺失,这是重大程序漏洞!”老陈首先表态。

 胡总队面色凝重:“王副局长频繁过问一个基层员工的‘意外’死亡案?这不符合常理。看来,阻力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也更直接。”

 仿佛是为了印证胡总队的判断,第二天,阻力开始以更具体的形式出现。

 先是技术支撑受阻。许阳需要调用更专业的水文数据分析模型,需要当地相关部门配合提供原始监测数据。对方先是拖延,后提供的竟是经过整理的二手数据,而非原始数据库接口。

 紧接着,当许阳提出要重新询问鑫旺公司几位核心管理人员时,王副局长亲自打来电话,语气为难:“胡总队,许支队长,不是不配合啊。主要是鑫旺公司是我们市的重点企业,近期正在谈一个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这个时候反复调查,怕影响不好,是不是可以缓一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