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泄密(第3页)

 比如我们用“以善歌为鉴,论君子之学与从善之道”来破题。 

 首先是要肯定孔子面对优秀事物的学习态度,用善歌之喻,突出学习与借鉴的重要性。 

 孔子听到好听的歌声,去聆听,去品味,去学习。 

 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好的知识,也要学习孔子的这种态度,反复钻研,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其中精髓。 

 其次就要更进一步写“合之”。 

 遇到了好的知识,我们不能只知道学习模仿,还要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新。 

 再后要从自身往家国方面进行延申,比如孔子的这种学子态度,正是他倡导“君子所学”的体现。 

 而君子所学不止是知识,还可以是道德修养,人格完善的追求。 

 这种追求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最后就要上价值,写孔子这句话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进步繁荣的基石。 

 如果每个人都能秉持君子所学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道德修养,那就是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这样来一篇策论就形成了,不过这种考题是最基础的,放在乡试中就是送分题。 

 真正能体现乡试难度的还是截搭题。 

 所谓截搭题就是将两句不同的话,各自截下来一半搭到一起。 

 比如君夫人阳货欲,乍一看十分香艳,但其实君夫人出自论语季氏。 

 原文是:“异邦之人亦曰君夫人”。 

 意思是异邦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君夫人是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正妻的称呼。 

 这一称呼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礼制和等级观念。 

 而阳货欲则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的第一句。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这里“阳货”是一个人名,他想要见孔子,但孔子没有见他。 

 将这两句搭到一起,看上去驴头不对马嘴,还让人想入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