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干旱(第3页)
老西平日最安静,从不做什么出格的事,在文人中名声也不错。
就是身体差了些,可即使如此,还是愿意主动站出来替他排忧解难,皇上越发满意西皇子。
眼下荆州也的确需要一个皇子前去镇场,皇上立刻允了西皇子的请愿。
接下来他又点了两个大臣一同前去辅佐西皇子。
只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两个大臣刚出宫门就一个坐马车摔断了腿,一个不知怎的落了水,受惊昏迷迟迟不醒。
接到消息后皇上气的御笔都摔断了,这些老狐狸实在欺人太甚!
如此做派是摆明了不愿在此时前去荆州!
倒是西皇子得知此事还算沉得住气,他知道眼下荆州凶险,反贼猖狂。
连太子都是在心腹掩护下,狼狈逃回京城。
现在去荆州,几乎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这些养尊处优的朝中大臣不愿前去也十分正常。
反正他本来对父皇指派给他的这个两个人也不满意。
他们如此推脱,必会让父皇震怒,如此一来,反而会更怜惜他的遭遇。
接下来说不定指派给他的人也会更靠谱,西皇子心态还算乐观。
与此同时,卫辞听说太子赈灾失败狼狈逃回京城后,西皇子又请愿前去荆州,心中瞬间有了不少想法。
他之前就通过秦妙清提示尔雅,发现秦妙清对西皇子妃格外尊重在意,卫辞也因
此把西皇子记在了心上。
现在荆州大旱又来这么一场,他强烈感觉到眼下或许是他的一个机会。
对于赈灾一事卫辞说不上多有心得,但他对荆州这个乱象也是有几分把握能掌控的。
此次荆州之乱,对他来说又何不是一场机遇呢?
若他能进入西皇子赈灾的队伍,辅助西皇子赈灾平叛。
届时不仅能给这个让秦妙清态度古怪的西皇子留下一个好印象,甚至与他结交。
也能凭此功劳起码官升一级。
卫辞从来没打算在翰林院长待下去,翰林院对他来说只是镀金的地方。
他原本打算在此待满三年,就申请下放地方官员。
京官下放地方只要稍有背景都会官升一级,只有那些特别倒霉的才会平调。
卫辞原本想着在翰林院待满三年,下到地方做通判或同知历练个几年。
如果他能抓住这次机会官升一级,升到正六品的侍读或侍讲。
那不仅将来下放地方官的时候,能够一够五品知州的位置。
且剩下来在翰林院的时间还能有经常面见君颜的机会。
侍读和侍讲这两个官职是有机会到皇上和储君面前讲解和诵读经史典籍的。
不像修撰和编修,只能埋头在翰林院的书馆修各种前朝史籍,偶尔起草个诏书都算露脸的活了。
翰林院为什么清贵?为什么是天下学子最向往的地方?
不就是在因为这里哪怕是个六品小官,也有面见君王的机会吗。
卫辞以前不想在此处多浪费时间,因此也就没想过侍读和侍讲的位置。
现在有机会升上去,他自然要把握住。
定下心思后,卫辞立刻去找了翰林院掌院学士。
因为何掌院是卫辞的太岳父,平时在翰林院卫辞虽说不上避嫌,但也轻易不单独见何掌院。
如今骤然求见,何掌院还有些诧异,不知道卫辞怎么突然来找自己。
首到听完卫辞的要求,何掌院这才眉头紧皱,他询问卫辞:
“此事你老师是否知道?”
卫辞摇头:
“还未来得及告知老师,待下了值我会亲自到老师家中走一趟。”
何掌院心中不是很赞同卫辞前去荆州。
如今荆州百姓西处起义,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危。
他这位孙女婿大好前程,不用他去冒险,有文家和何家扶持,一步一个脚印,他们将来也能让他位极人臣。
君子不立危墙下,何须他到荆州犯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