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中秋(第3页)
“什么月亮唱歌,你应该说奶奶弹起琴来余音绕梁,珠落玉盘。”
安安却坚持道:
“就是月亮唱歌。”
何琇莹看到婆婆弹一首曲子引得丈夫和儿子的赞美和高兴,忍不住也手痒了。
她站起身,裙裾扫过石凳边的桂花瓣,轻声道:
“娘这一曲,倒让我也手痒了。”
她吩咐下人把她的琴也抱来,然后对着尔雅屈膝一笑道:
“儿媳在闺中时也没少抚琴,最喜《秋江月》,不知可否与娘合奏一段?”
尔雅眼睛一亮,伸手让何琇莹过来:
“原来你也喜欢《秋江月》,只是我练的倒一般,咱们娘俩一起试试。”
下人把何琇莹的琴抱来放到尔雅旁边, 何琇莹在琴前坐下。
指尖在弦上轻轻一点试了个音,清润如溪。
她看向尔雅,目光跃跃欲试道:
“娘,咱们从‘月上东山’开始如何?”
“好。”尔雅痛快应下,率先起了调。
两人同时拨弄起琴弦,像两股溪流汇到一处,慢慢融在了一起。
尔雅是新手,她的琴音有些生涩,不如何琇莹的琴音稳如老树盘根。
两种琴音泛音交错时,像两缕月光在院里相缠。
按音重落处,又似桂香叠着桂香,浓得化不开。
平平安安听着娘亲和祖母一起抚琴,小手跟着节拍在石桌上轻点。
卫辞端着酒杯,望着母亲与妻子并肩抚琴的身影忽然觉得这中秋的月色,比往年更亮了几分。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尔雅拉住婉娘的手,眼里满是欢喜:
“你琴技娴熟精湛,在娘家时一定没少练习,就是跟教我琴艺的师傅比也不差什么。”
何琇莹闻言脸颊微红,谦虚道:
“娘你真是太抬举我了,儿媳的琴技哪能跟师傅相比。
娘学艺时间不长,能有如今的造诣才真是令人钦佩。”
卫岳听着婆媳俩互夸忍不住插话:
“依我看你们婆媳俩弹得都好,刚刚合奏也默契,为了你们婆媳俩的琴声,咱们干一杯。”
桂树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这琴音里的亲厚。卫辞也举杯笑道:
“今日这中秋,倒成了咱们家的琴会了!该浮一大白!”
满院的笑声混着淡淡的琴音余韵,随月光漫过墙头在巷子里轻轻漾开。
卫辞许是来到古代做文人时间长了,酒喝到最后酒喝多了居然诗兴大发,在自家院里咏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
尔雅一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可等中秋过后没两天。
她发现京城百姓竟然都开始背起了水调歌头。
这首《水调歌头》像是长了翅膀,不知怎的从卫家传扬了出去。
普通百姓一开始不懂欣赏,只是听说这词是卫六元写的,便下意识觉得好,跟着背了起来。
后来被京中的一些学子听到,迅速在文人学子间传开。
有那记性好的,凭着零碎听来的句子拼凑完整,抄在纸上互相传看。
读到“把酒问青天”时拍案,念到“千里共婵娟”时动容。
很快朝中大臣也听闻了,黄首辅见了卫辞都笑道:
“卫侍郎那首‘明月几时有’,老夫听小孙儿背了三遍,果然是妙绝。”
最后连皇帝都听到了这个消息,在御花园召见卫辞,随口提了句:
“听说你中秋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