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不如退而结网
第387章 考问(第2页)
去六部做事,更能发挥他的长处。”
卫辞看着两个儿子,眼中露出几分赞许。
他们年纪虽小,却已有自己的见解,懂得根据不同人的性格、出身来权衡利弊,安排合适的位置,实属难得。
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拿起桌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目光在两个儿子脸上流转:
“既说六部更合适,那你们觉得,哪个部司最能让他施展拳脚?”
平平略一沉吟,
“儿子以为,户部最妥。”
安安看向平平:
“哥,你是看中户部掌管户籍、田赋、漕运之事吗?”
“正是。”
平平点点头,条理愈发清晰,
“马先生方才说起静江盐价、堤坝克扣之事,句句都在民生疾苦。
户部虽居中枢,却管着天下钱粮,从赈灾款项的调拨到地方田赋的核查,桩桩件件都与百姓生计相关。他熟悉地方积弊,知道银子该花在何处才最实在,这正是户部最缺的人。”
卫辞不置可否,追问:
“那工部呢?他不是说过想替百姓修堤筑路?
工部管着工程营造,岂不是更对路?”
“工部确与工程相关,但若论根基,终究在户部。”
平平解释,
“去年淮扬修堤,工部图纸画得再周详,若户部拨下的银子被层层克扣,到了地方也只能用朽木充数。
马先生若在户部,便可从源头盯着款项流向,确保每一分银子都用在实处。
他懂百姓的难处,核查账目时绝不会被花言巧语蒙骗。”
安安跟着点头:
“而且户部十三司中,百越司正管着静江一带的钱粮。
马先生熟稔当地风土,若是分到百越司,处理起那里的漕运亏空、盐引走私,定能一针见血。”
平平又道:
“再者,户部虽事务繁杂,却最见真章。
马先生性子耿直,不擅钻营,在户部靠实绩说话,反倒能避开许多倾轧。
不像吏部管官员升迁易卷入党争,刑部断案需熟稔律例细节,他的长处本就不在那些地方。”
卫辞再次端起茶盏,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
“这么说,户部倒是真合他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