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起风(第2页)
这节骨眼上,咱们必须要见着陛下,好稳住局面才是!”
话音刚落,奉天殿的门忽然开了,李总管掀着帘,脸色比先前更沉:
“诸位大人,陛下醒了,宣你们进去。
只是陛下身子弱,诸位大人说话得简练些,莫让陛下劳神。”
四人闻言,立刻收了声,按品级依次整了整朝服。
黄首辅率先迈步,朝服下摆扫过廊下青砖,步履沉稳却难掩急切。
卫辞跟在最后,目光掠过殿内低垂的帷幔。
一股浓得化不开的药香扑面而来,比先前在廊下闻到的更甚。
龙榻上的昌泰帝半靠在软垫上,脸色是毫无血色的苍白,连抬手的动作都透着无力。
小太子秦珩就在一旁有模有样的照顾着昌泰帝。
卫辞四人连忙上前给陛下和太子行礼。
见四人进来,昌泰帝只缓缓眨了眨眼,声音轻得像风中残烛:
“你们…来得正好。”
黄首辅忙躬身行礼,语气放得极缓:
“陛下龙体违和,臣等忧心不已,只是如今京中已有零星流言。
为安朝野人心,还请陛下示下,是否需令太子暂代监国,处理日常政务?”
这话问得直接,殿内瞬间静了下来。
就连秦珩也低垂着眉眼,没有任何表示,一副一切听父皇做主的意思。
昌泰帝沉默片刻,喉间溢出一声轻咳,李总管忙上前递过温水。
待咳嗽稍歇,陛下才缓缓开口:
“太子尚且年幼,历练也浅,朝中诸事,仍需你们几位…多费心。”
卫辞闻言心头一紧,陛下居然连说话都上气不接下气。
看来病情来势汹汹,恍惚间他又想到当年初回京时与秦妙清的对话。
那时卫辞分析秦妙清话语背后透露出的意思,就觉得昌泰帝应该不是个长命的。
可这也太快了些,太子殿下眼下才刚刚十二岁,根本不是可以亲政的年龄。
大皇子二皇子却早已成年,连儿女都有好几个了。
若是陛下此时撒手人寰,恐怕年幼的太子控制不住局面,再引起什么诸王之乱。
昌泰帝说完一句话喘起粗气,好一会儿目光扫过几人,才又道:
“户部的粮、兵部的饷、吏部的官,都按旧例办。
若遇急务,你们几人商议着定,朕…信得过你们。”
话音未落,陛下的呼吸又急促起来,眉头紧紧蹙着。李总管见状,忙上前轻声道:
“陛下,该歇着了。”
黄首辅会意,当即带头叩首:
“臣等遵旨!陛下安心静养,臣等定守好朝堂,待陛下康复。”
四人依次退下,走出奉天殿时殿内的药香仍缠在衣摆间。
卫辞抬头望了眼阴沉的天色,只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几人出了奉天殿走了十几米远了,吕阁老才缓缓来迟。
吕阁老拄着拐杖,脚步有些虚浮,走的满头大汗,
见着四人,他先喘了口气,忙问道:
“诸位大人,陛下…陛下情形如何?
我今日出城去了,谁曾想陛下会突发急病!”
吕阁老说着,攥着拐杖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
“今早去城郊庄子查勘粮囤,刚到地头就听闻宫里的消息。
连家都没回就往这儿赶,城门口还堵了半刻钟,可急坏我了。”
黄首辅见他额角还沾着风尘,叹了口气:
“陛下身子虚得很,说话都费力气,只吩咐咱们几人共议急务,暂不让太子插手。”
吕阁老闻言,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暂不让太子插手?可眼下户部正卡在两处急务上。
江南漕粮滞了五日,京畿春粮征缴又遇了地方官推诿。
这两件事若不尽快定夺,再过十日,京中粮仓的存粮就要见底了!”
他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更低,额角的汗混着风尘往下淌:
“先前还盼着能请陛下示下,要么派钦差去江南催漕船,要么下旨严令州县缴粮。
如今陛下只让咱们共议,可这粮袋子的事,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
咱们几个若议不出准话,届时百姓断粮、军心浮动,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黄首辅眉头皱得更紧,抬手按了按眉心:
“我知道户部的难处,可陛下既有吩咐,咱们只能先凑到政事堂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