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古代全家都是炮灰7(第2页)
太子听后很是开心,连忙承诺,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一定会奖赏。
太子迫不及待的说要去地里看看高产粮食。
安宁带着太子一行人来到了地里。
只见地里的红薯、土豆、玉米的植株长势喜人,一个个果实饱满。
君运恒蹲下身子,仔细查看,眼中满是惊喜。
君运恒命人当场挖了几个红薯和土豆,看这个东西就是高产粮食还是粉红色的,一颗藤蔓多的结了十几个果实,当场让侍卫挖一亩地,看看是不是安宁说的那样,一亩地产几千斤。
侍卫们热火朝天地挖了起来,没过多久,一亩地的红薯和土豆便被尽数挖出。
经过仔细称量,产量竟比安宁所说的还要高上一些。
接下来就是土豆和玉米,都犹如安宁说的那样,一亩地产几千斤。
红薯,土豆一亩地产七八千斤。
安宁是用空间灵泉水种的,怕在别的地方没有那么高的产量,只好说:“太子,我种的是肥沃的土地,在别的地方可能产量没那么高。”
太子也很高兴,激动地说:“没那么高,肯定有两三千斤的产量。”
君运恒激动不已,他深知,这些高产粮食若能推广种植,大周朝的百姓将再也不会为饥饿所困。
接着,安宁又带太子去看了水泥的制作过程。
君运恒亲眼见证了普通的材料如何变成坚硬耐用的水泥,对安宁的能力愈发赞赏。
回到府中,君运恒将此事和高产粮食快马加鞭上报给了皇帝君墨萧,太子就等着皇帝的回信呢。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调查春风酒楼被烧一事。
很快,那些勾结地痞流氓的同行就被揪了出来,君运恒一审问才知道背后是三皇子君鸿煊在搞鬼,他们看上了春风酒楼的利润了,想找几个地皮来试探安宁,没想到安宁把酒楼的利润送给了太子。
安宁只是个普通人,他只管做好自己的生意,剩下的就是太子和三皇子的事了,他一个老百姓也不敢去找三皇子算账。
不久后,一行官兵和皇帝的替身太监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顺天府。
皇帝的贴身太监,太监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大焦点,很快府城的人都知道了安宁种出了高产粮种,得到了皇帝的赏赐。
周围的几个府城都得到的消息,对安宁更是羡慕。
附近的知府,或是县令都羡慕刘承望,刚坐上知府的位置,顺天府就种出了高产良种,加官进爵是肯定跑不了的。
皇帝的赏赐便到了。安宁封为大周朝的定国公,世代袭爵爵位,还享有俸禄,京城里还少了一栋宅子,定国公只是个闲职。
各种金银,绸缎,田庄。
大儿子周鸿飞被封为正五品的农部侍郎,负责推广高产粮食和水泥的应用。
安宁有先见之明,还好种高产粮种的时候,让老大全程监督,所以大概流程周鸿飞还是知道的。
这不老大学会了怎么种高产粮食,这口锅就可以甩出去了,安宁可不想当牛马。
安宁不想当牛马,周鸿飞可是高兴的很。
周鸿飞没想到种地也能当官,高兴的他走路都带风。
安宁摇了摇头,不就是五品农部侍郎,就高兴成这个样。
安宁不知道的是古代讲究是农工商,阶级地位很严重,要想当官只有走科举这条路。
种地也能当官,可就不把周鸿飞高兴坏了吗?
当天,所有的高产农作物简单处理后煮熟品尝,香甜软糯的口感让太子赞不绝口。
春风酒楼也在安宁的努力和太子的支持下,顺利重建并迅速扩张到大周朝的各个角落。
几日后,高产粮食全部都入库了,经过详细测算,产量大的惊人,粮种差不多都被太子买走了,只给安宁留了一点点。
安宁手里有了高产粮种,永安府,顺天府,凡是租家里田地的人,安宁都给他们换上了高产粮种。
以前原主和他们是三七分,现在安宁来了四七分,高兴的租土地的老百姓眼泪都流出来了。
有的老百姓直接跪在地上,夸安宁是活菩萨,安宁见不得那个场面,有的人五六十岁了,还跪在地上感谢安宁。
不管是哪里的老百姓,只要有口饱饭吃,会对你感激涕零。
粮种运回了京城,皇帝君墨萧看见粮食龙颜大悦,又赏赐了安宁各种金银布匹。
太子回去的时候,安宁也送给了皇帝不少好东西。
皇帝收到了安宁送的东西,特别是望远镜,和玻璃镜子,很是爱不释手。
皇帝还知道了安宁把春风酒楼的三成利润送给了太子。
下旨让春风酒楼在各地开设分店一路绿灯,又赏赐了不少店铺给安宁,让他好做生意。
皇帝希望安宁一家全部都搬去京都,安宁没办法,只好准备搬家,皇帝让他搬家,难道还不能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