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张耳陈馀(第2页)


 那时……,等待魏国的只有一条路。


 “都到了这个时候,诸位还有什么可以思忖的?”


 “难道还有更好之策。”


 “大将军此时不予兵谏,来日,怕是连兵谏的机会都没有了,果然城外诸多守将都被换上王族之人。”


 “则岂不重蹈信陵君之事也。”


 “陈馀以为,当今日兵谏,明日调兵于外,大魏国当可存续。”


 一位身穿红色甲衣的男子从条案后起身,看向厅内的诸人,实则,事情很简单。


 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一者便是如信陵君一般,被解除所有的权力,而魏国也不可能存续了,二者,便是兵谏,强迫魏王给予顺从。


 除非在场诸人,还有更好之策。


 当然,能够说通魏王改变策略,御敌于外也是可以的。


 只可惜,攘外必先安内,魏王之策也。


 内部不稳,何以御敌于外!


 似也不差。


 但大将军同魏王之间,本就没有什么恩怨。


 “在下倒是有一后策。”


 随陈馀之后,旁边一位浅黄色锦袍着身的男子,起身,拱手一礼,单手轻捋颔下长须,面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昨日魏王庙堂之决,实则,大将军只有一条路也,唯有兵谏。”


 “可从魏王的性情来看,无论大将军是否可以接下来御兵于外,都将会是魏王的第一除去之人。”


 “即如此,何不效法伊尹之事,果然御敌于外,而魏王仍旧自乱庙堂,则给予放逐,或者重新立王族之人。”


 话音缓缓,带着别样的韵味。


 伊尹之事过去千年,但未必不可用。


 君王无道,则臣子有责任给予匡扶。


 儒家都曾言语,虽君臣一体,若然君主无道,则臣子无需从之。


 “张耳,事情还没有到那个程度。”


 龙阳君摇摇头。


 “伊尹之事?”


 “那里那般麻烦,重立王族之人,果然继续守中,如何?”


 “以在下之见,直接大将军取而代之,春秋以来,国祚连绵,力攻争强,胜者为右,魏国之权柄,也是从晋国而来。”


 厅中,又一人起身,浅红色的袍服着身,神容见略有一丝不羁,闻诸人之言,均不妥,均有着极大后患。


 与其那般,还不如毕其功于一役。


 大丈夫,有这般能力,自然要施展开来。


 “刘季!”


 “妄言。”


 朱家抬手轻喝,此语更甚先前,更为不妥。


 而后,厅内陷入短暂的寂静之中。


 “报!”


 “大将军。”


 不知何时,厅外,一道洪亮之音而起。


 “进来。”


 嚣魏牟立于上首,不住踱步,沉思无限,闻此,语落。


 “大将军,王城有使者来。”


 “王令大将军进宫商议要事。”


 轻甲着身,步入厅内,半跪一礼。


 “进宫商议要事。”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