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裸卖空和舆论分裂(第2页)
格芬耸耸肩,表示多半如此。
“舆论层面呢?”林恩更关心媒体和公众的看法,“今天的报纸怎么说?”
福勒立刻拿起早已放在餐桌上的《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准备为林恩摘要朗读相关报道。
大卫·格芬先简单总结了一下基调:“美国媒体的舆论开始出现明显分裂。《华尔街日报》的评论版明显偏向空方,为市场自由辩护;
而《纽约时报》的报道则似乎更倾向于同情日本企业,质疑做空行为的破坏性。
这场冲突,正在从单纯的金融层面,被拉升到意识形态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层面了。”
福勒随即翻开报纸,读出了精选的段落:
“《华尔街日报》今早的社论标题是《市场的惩罚:索尼的教训》。
文章认为,索尼哥伦比亚唱片前高管中村的涉嫌勒索行为,以及索尼集团在管理上的重大疏漏,严重损害了投资者信心。
当前市场的做空力量,是资本对索尼公司治理失败和潜在法律风险的‘合理定价’和‘必要惩戒’。
文章强调,自由市场的核心在于价格发现功能,做空机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助于挤出泡沫,惩罚不善经营的企业。
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无论是日本政府的回购,还是美国监管机构的过度保护,都是对市场原则的破坏。”
她顿了顿,翻到《纽约时报》的版面,继续读道:
“而《纽约时报》的商业头条分析则题为《巨浪中的索尼:是市场理性还是恶意狙击?》。
文章详细分析了索尼作为日本制造业和娱乐业的旗舰企业,其股价暴跌可能对美日经贸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报道引用了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财政部官员’的看法,担忧这种‘协同性极强的做空行为’可能超越了正常市场博弈的范畴,带有‘明显的投机性和破坏性’,不仅损害索尼一家公司,更可能动摇日本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公平性和安全性的信心。
文章暗示,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可能需要对是否存在‘联合操纵市场’的行为展开调查。”
就在这时,丹尼尔·布鲁总厨端着两个精致的盘子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