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二百七十六)(第2页)
“是啊,”王局长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林校长很有想法,把劳动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种菜种粮,还养猪养鸡。”
“王局长,到了。”司机的声音将王局长拉回现实。
车子停在一所红砖围墙的学校门前,校门口“西江镇中心小学”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王局长!欢迎!”林小华好奇地打量着汪晓艳。
“林校长,这位是县委办汪主任。”王局长介绍道,“文书记派我们来检查劳动教育现场会筹备情况。”
林小华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紧张,但很快又恢复镇定:“汪主任好!欢迎领导莅临指导!我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汪晓艳打量着这位校长——他穿着朴素的深色夹克,裤脚上还沾着些许泥土,看上去更像一个农民而非校长。但他的眼神坚定有力,握手时传来的力度让人感受到他的实干精神。
“林校长,我们直接看现场吧。”汪晓艳开门见山地说,“陈市长非常重视这次现场会,我们要确保万无一失。”
“好的好的,请跟我来。”林小华领着两人向校园内走去,边走边介绍。穿过整洁的校园,三人来到学校后方一片开阔地。汪晓艳眼前一亮——整齐的菜畦里种着各种蔬菜,几个塑料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处还有一片小池塘和几间简易圈舍。
“这是我们的劳动实践基地,占地1.5亩。”小华自豪地介绍,“根据季节变化,我们种植油菜、稻谷、小麦和各种蔬菜。那边是养殖区,现有猪3头,鸭20只,鸡30只。”
汪晓艳走近圈舍,看到几头肥硕的白猪正懒洋洋地晒太阳,旁边围栏里鸡鸭成群,几个戴着红领巾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喂食。
“这些畜禽养大后怎么处理?”汪晓艳好奇地问。
林小华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我们在开学和期末考试时会将猪宰杀后,作为优秀学生的奖品发给学生。鸡鸭则用作寄宿生加餐的菜品,改善伙食质量。当然,厨艺社团也需要一些鸡鸭作为学生练手的原料。”
“奖品是猪肉?”汪晓艳惊讶地睁大眼睛,随即笑了起来,“这创意太棒了!既实在又有教育意义。”
“是啊,”王局长插话道,“林校长这个做法还上了《安城日报》呢,宣传部刘部长特别表扬过。”
汪晓艳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题目是《‘猪肉奖学金’激励乡村学子》,当时就觉得很有新意。”
林小华腼腆地笑了笑:“我们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只能因地制宜想办法。让孩子们通过劳动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他们积极性特别高。”
正说着,下课铃响起。林小华看了看表:“正好是厨艺社团活动时间,四年级的学生今天要做红烧肉,领导们有兴趣看看吗?”
“当然!”汪晓艳兴致勃勃地说。
三人来到学校食堂旁边的实践厨房,十几个系着围裙的小学生正在忙碌。灶台上,一口大铁锅冒着热气,浓郁的肉香弥漫在空气中。